第四百一十六章:除夕训妹(第3/4页)永世帝唐

来的饭食。”

    越想越恨,她扬声道:“阿兄,以后幼娘要和你们一起吃。”

    殷清风也疼爱这个妹妹,但他可不是宠妹狂魔,“可以。但来了以后,你和薛礼都要和我学做饭。”

    幼娘真愤怒了,“不!要学也是他学。你都做饭给姐姐们吃,姐姐们都不做饭给你吃,凭什么要幼娘学啊?”

    殷清风板着脸,“我和你姐姐们是夫妻,你和薛礼是夫妻吗?”

    “嘻嘻”“嘻嘻”“哈哈哈”

    幼娘羞红了脸,嚷道:“我才不和敲门鬼做夫妻呢!”

    “我”字,在甲骨文中的本义指奴隶社会里一种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后由本义衍生出“手持大戉,呐喊示威”等意。

    到了战国时代,“我”字本义所代表的凶器被后起的更优良的凶器淘汰,于是在说文解字解释为“施身自谓也”。

    但讲究谦卑的古人很少使用“我”字,那是一种自大自傲的行为,最多就是在熟悉的人面前使用。

    古人一般都是用自己的名字,或譬如老朽,某等来替代。即使使用“我”字,也多用于“我国我民”这样泛指的词语中。

    在这个“我国我民”中的“我”是文言文,不是专指自己的白话文。

    但人们的口语中会使用“我”字的衍生“俺”。

    古代的“我”一直读n音。明朝时韵母已高化成n,接着声母脱落,就成现在的。而“俺”的读音是nn。后来因为官话丢失了n声母,变成了n。

    幼娘刚才还用自己的名字自称,但愤怒之下,“我”字就脱口而出了。

    月眉她们都听殷清风说过薛礼半夜敲门吓唬幼娘的故事,但听她当众喊出薛礼的绰号,她们还是笑个不停。

    薛礼则是想争辩,又觉得自己理亏,小声嘟囔着,“你那么刁蛮,才不要和你做夫妻呢。”

    虽然殷清风的妹子们笑声响亮,但幼娘还是听到了薛礼嘟囔的声音,“敲门鬼,你在嘀嘀咕咕说什么呢?”

    薛礼涨红了脸,“不要叫我敲门鬼!你怎么不说你胆小还刁蛮!”

    在殷清风看来小儿女之间吵吵闹闹的是好事,但他怕幼娘他们收不住场,立刻制止道:“都闭嘴。新春元日的,吵什么吵。”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要么你做饭给你郎君吃,要么你找一个像我一样给自家娘子做饭吃的郎君。你不想学庖厨,却指使薛礼去学,又不愿和他做夫妻,那你就自己学。”

    出身好的丫头小子,都有小姐少爷脾气,但殷清风可不是惯孩子的人。越是出身好的孩子,越应该通过做家务来踏实本心。

    这是修身养性,不是惩罚,更不是毫无意义。否则,本性再好的孩子也会变成官二代、富代的纨绔子女。

    妮子等人不敢拦着殷清风教训自己的妹妹,她们只能担心的看着幼娘。

    此时的幼娘已经飙出眼泪了,站起来就想走。

    “坐下,哪儿也别想走。”

    妮子等人心里一沉。尤其是月眉,她和殷清风这么多年在一起,从来没见过殷清风发火。

    殷清风发现幼娘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原先的幼娘是谁都能踢一脚的瘸腿狗,现在都快变成了见谁都想咬一口的藏獒了。

    这个反差说明了幼娘的心态,或者说是三观已经出现问题了。他如果再不制止和帮她矫正过来,幼娘以后的性格或人生,基本就毁了。

    殷清风不会因为幼娘流泪了就心软,“从明天开始,你就跟在我身边学习庖厨。什么时候我满意了才行。”

    幼娘坐在那里低头哭泣,也不说话。

    薛礼张口想要说什么,被殷清风一眼瞪了回去。

    倒是襄城,她眼睛不停的转动,笑嘻嘻的说道:“哥哥,我们一会儿玩牌啊,咱俩还一伙儿哈。”她扭头像是要找同盟一样,“哪位姐姐要加入月丽和哥哥一组啊?”

    鱼娘赶紧说道:“好啊好啊,郎君,我们打牌吧。”

    殷清风见她们有意要缓解气氛,顺应的说道:“原先咱们是六个人一起玩儿,现在多了一个敲门鬼和一个哭鼻子鬼”

    幼娘抬起头,“幼娘不是哭鼻子鬼。”

    殷清风冲她呲牙道:“有能耐你别哭啊”

    “谁哭了,”幼娘抹了一把眼泪,“幼娘才没哭呢。”

    殷清风不理她,“要不,我先讲一个关于眼泪的故事吧。”

    “好啊,好啊,”襄城鼓掌,欢快的说道:“好久没听哥哥讲故事了。”

    殷清风有些心疼的偷看了幼娘一眼,讲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皇帝。他把他的国家治理的非常好,国家不大,但百姓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十分幸福。

    皇帝有三位美丽可爱的小公主,三位小公主们从生下来就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当她们哭泣的时候,落下的眼泪会化作一颗颗价值连城的玉石。”

    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