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酒过三巡(第3/3页)永世帝唐

就不得不放良她们了。”

    殷清风顺着李世民看向韦珪和燕妃。

    可能是受黄帝和帝喾各有四妃的影响,唐朝从李世民开始,自皇后以下有贵、淑、德、贤为四妃。

    不管李世民当初决定纳已为人母的韦珪为妾,是因为她姿容端丽,仪态万方,进退有度,德容俱佳,尤其写的一手好文章。还是他想拉拢名门望族的考量,韦珪的贵妃封诰,在整个贞观年间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韦氏再衰败,也是唐初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家族。而且,除了韦珪与韦妮子姐妹外,韦氏其他族人可都是投靠了李建成。

    所以,按照这个思路去想的话,殷清风认为李世民纳韦珪的初衷是政治目的大于对她美色的欣赏。

    现在她竟然面临“下岗”的险境?

    不对啊,李芸都被封为郡主了,韦珪不能下岗啊。

    就李世民在长孙氏面前那副耙耳朵的样子,要说他对长孙氏之外的女人有什么感情的话,或者说他是一个广蓄美色的皇帝,殷清风才不信呢。

    要知道,在武德四年之前,除了长孙氏和襄城的母亲是他进长安之前的女人,以及进长安之后纳的阴妃和大杨妃外,他那些其他的女人都是在攻下了洛阳之后纳娶的。

    李世民至所以要纳娶这么多的女人,一是要显示他这个亲王应该有的后宫礼仪,二是要通过联姻来获取那些家族,以及与那些家族有关联的某些人的支持。

    但殷清风相信,李世民纳娶燕氏可能还真是看中了她的才貌。

    燕氏的母亲是隋朝太尉观王杨雄第三女。也就是说,她与李世民的三个杨氏妃嫔之间是表亲关系。若只是出于拉拢弘农杨氏的话,李世民真没必要纳娶她。

    燕氏的父亲虽然没有出仕,但年轻时有神童之美誉而她的母亲被世人比喻为:德高孟母,学冠曹妻。

    孟母既带着孟子三迁的孟母而曹妻则是指班昭,也就是在女诫写到“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以及续写汉书的班昭。

    燕氏受其父母的熏陶:“体态沉静、举止幽闲,节操高尚、处事变通,擅长女红,诗文俱加。”

    这样的女子,注定就是一个才貌双佳的贤内助,李世民看重她这一点也就不奇怪了。而且后来证明,她的儿子堪称宗室才王,由此可见燕氏不但自身才情佳美,教子亦有方。

    现在是武德九年。历史上,燕氏的儿子李贞要等到明年才能出生,韦珪的儿子李慎更是要等到后年了。

    殷清风就怕经过他支招儿后,燕氏和的韦珪儿子就不再是建造越王楼和那个堪称宗室才王的李贞了,李慎也不是那个少好学,长于文史的李慎了。

    但李世民已经相问了,不回答也不行。殷清风道:“叔叔,侄儿想说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李世民又瞪眼了,“什么意思?什么有的求的,你就说她们今年到底能不能怀上?”

    还带这么问人的吗?女人不睡她,怎么给你生猴子?你想要女人给你生猴子,天天睡不就行了吗?睡着睡着,啥猴子都会有的。

    “好啊”没等殷清风开口,李世民阴沉的说道:“之前放良的韦氏赐给你做了妾,你该不是想我把她俩也赐给你吧!”

    这都什么和什么?

    殷清风赶紧解释,“叔叔可别误会了侄儿。”

    他连忙把安全期和危险期告诉李世民。李世民虽然不爱女色,但对女色占有欲却是每个男人的通病。要是把他惹急了,小命儿虽然不会丢,但以后的日子跟定不好过。

    李世民脸色好看了一些,“你说的可是真的?”

    “真的,肯定是真的!叔叔试过那个就知道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