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朱阳关(第2/3页)崇祯十五年

,将寺院修缮一番总之一句话,河南要动起来,搞起来,给流民找生计。除非是那些不能动的老弱,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不管他是流民还是失粮的百姓,都得参加劳动,以换取每天的赈济粮。不劳动者,不给食。”

    侯恂听得微微张大了嘴。

    这么多的工程展开,别说六十万,就是一百万流民也不愁消化,但关键是得有粮食。

    太子说这么多,但真能把粮食运来吗?

    别人不知道,但侯恂却是清楚,为了支持开封之战,户部的太仓和内廷的府库,都已经被搬得空空如也了,十万石粮食,两百多万两的银子,太子又要从哪里变出来呢?虽然不是一次性给付,但长期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而如果这些工程持续下去,需要的恐怕就不止是十万石了。

    侯恂眉头越皱越深,禁不住担忧起来饼画的这么大、这么圆,万一实现不了,太子岂不是自坠名声?

    但他却无法阻止太子继续往下说。

    不止侯恂,在座的官员也都有这种担心,但见太子成竹在胸的样子,他们却也不敢提出异议。

    太子是天家人,万一真能找来这么多粮食呢?

    “是。”众官回应。

    “开封在围城期间控制米价,我以为还可以再持续一段时间,闭粜者配,强籴者斩囤积粮食不出售的发配充军,恶意收购抬高物价的斩首示众,等江南的粮食运来了,再慢慢放宽。”朱慈烺道。

    顿了一下,朱慈烺继续道:“但这些工程都只是权宜之计,这几十万的流民,终究还是将他们放归乡里,从事生产的,而问题就来了,流民只所以叫流民,就是因为一个流字,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要想他们安定下来,不再四处流动,就必须给他们一定的恒产,也就是土地,如此他们才能在某一地固定下来,定居耕种,不再给朝廷找麻烦。”

    说到这里,朱慈烺感觉嗓子有点干,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目光看向高名衡:“关于这一点,高抚台可有谋划?”

    高名衡连忙站起,拱手行礼:“关于流民的最终处置,臣已经想过了,此次流贼从河南全身肆虐,攻城夺地,这一年多来被屠戮的官绅百姓不下万人,臣以为,全省无主荒芜的土地应该不在少数,臣已经命令布政使司衙门抽调人手,即日到各地查看督导,将清理出的这些无主土地暂收朝廷,租给这些流民。若是地主以后找上门来,再想办法置换。”

    “大约能清出多少田地?”朱慈烺问。

    “臣不敢说不过应该可以有四五十万亩。”高名衡回。

    四五十万亩,不过杯水车薪,只够塞牙缝的。

    “那需要多长时间能清出来?”朱慈烺再问。

    高名衡犹豫了一下:“各地情况复杂,洛阳郑州一代,闯贼将很多逃跑官绅的田地都分给了为他们做事的农民,官府要一一收缴,查验,需要相当的时间,许昌南阳一代情况比较简单,但因为当地官绅都被闯贼所害,在没有补足官员的情况下,查勘田地之事,怕是难以展开。现在唯有开封,归德,汝宁三府可以立刻展开查勘工作,但偏偏这三地的无主之地最少所以臣以为,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清地工作才能看出成效,也才能知道全省究竟有多少的无主之地。”

    开封,汝宁,一直处在官府控制中,归德虽然短暂被占领,但很快被收复,因此遭受的破坏最小。

    洛阳、郑州被占领,南阳,许昌被放羊,这就是河南全省的状况当然,黄河北面还有怀庆府、卫辉府和彰德府,但三府没有经历贼乱,土地都有主,所以不在考虑中。尤其卫辉府,大部分的土地都属于分封在卫辉的潞王。

    朱慈烺在心中暗暗叹口气。

    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到时黄花菜都凉了,他可没有那么多的粮食,一直供养这将近百万的流民。

    但这事怨不得高名衡,官府的办事效率本就是这样,加上许昌南阳等待的官绅体系都已经被闯贼破坏,一切都得重来,拖延的时间会更长。高名衡所说的半年,都算是乐观估计了。

    而即便官员到位,怕也清理不出太多的土地,中原土地,九成就集中在大户手中,而分封在河南的个亲王,一百多个郡王,又占了这九成中的六成。这些亲王郡王,即使本人遇害,如福王,只要没有绝嗣,他的爵位和土地,依然是有人继承的,有野史记载“中州地半入藩府”说的就是此种情况。

    没有了这六成,剩下的四成即便是有些无主之地,估计也不会有多少。

    也因为如此,小福王才不得不死,只有他死了,他名下的两万顷田地才可能为朝廷所用。

    另外,朱慈烺隐隐地也有点私心,他想着,如果自己的中兴计划失败,不能逆转历史,京师会被攻破,南明会在南京诞生,那么在朱由菘已死的情况下,南明首位皇帝就不会是弘光帝,说不得在他失败之后,会有一位有为的君王,比如说由现在被幽居在凤阳皇陵的隆武帝继承南明帝位,南明划江而治、延续国祚的机会,会比历史上大的多。

    两个理由相结合,朱由菘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