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第3/3页)我竟然是白骨精
其中提及女罗刹相貌之俊美,但仍然是恶鬼之类。
其次,罗刹女在佛教经卷中,有了具体的形象特质。
以十罗刹女为一类,与罗刹本源的释义相比十分不同。
十罗刹女,指守护诵持法华经者的十位罗刹女。
法华经卷七云: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睾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
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
“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
罗刹女具体的形象也有了相应描述。
值得注意的,罗刹女的外貌特征与“罗刹女”这一名号有着内在的关联。
在西游记中有两段关于她外貌特征的描述,第五十九回中
“头裹团花手帕,身穿纳锦云袍。腰间双束虎筋绦,微露绣裙偏绡。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手提宝剑怒声高,凶比月婆容貌。”
以及第六十回“果然是:面赤似夭桃,身摇如嫩柳。絮絮叨叨话语多,捻捻掐掐风情有。时见掠云鬟,又见轮尖手。几番常把脚儿跷,数次每将衣袖抖。粉项自然低,蛮腰渐觉扭。合欢言语不曾丢,酥胸半露松金钮。醉来真个玉山颓,饧眼摩娑几弄丑”。
尽管作者对罗刹女衣着的考究、身姿的摇曳、醉态的妩媚都有着详尽的描述,但终究掩饰不了她凶恶的外貌和做作的丑态。
她始终无法让读者联想出美艳如仙、楚楚动人的女性形象。
这与慧琳音义中所提及的女罗刹的容貌殊美是极为不同的,这反而更接近于妖怪本身的丑态。
由罗刹,罗刹女和十罗刹女在佛教经卷中的不同释义,进而能对有铁扇公主这个人物的本性进行推测和论断。
可以说,她的本性里兼具着食人恶鬼的凶残,却有着修炼佛身的慧根。
因此,在西游记中,罗刹女这个名号体现出人物具有善与恶的双重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