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第2/3页)我竟然是白骨精
莫大的关联。
正所谓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
孙悟空在战胜心魔、修炼成佛的道路上,业障不除,难以规正。
这火焰山之业,正是由他一手造成,第六十回中记述“此间原无这座山,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被显圣擒了,压赴老君,将大圣安于八卦炉内,煅炼之后开鼎,被你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由此来看,一因一果,前后相连。
唐僧师徒过火焰山,不但是为了克服险阻,更是为孙悟空消除心魔,除业正心。
于铁扇公主而言,芭蕉扇是她的法宝,单凭她的实力而没有火焰山之火,她不可能享有供养,也不可能被称为“铁扇仙”。
从“仙”的称谓里,包含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和仰慕。
没有她使用芭蕉扇应对火焰山之火,当地之人就不可能耕作收获,繁衍生息。
从文中来看,她的心中还有善念,也喜静修,只是过于执着,因此被魔心压制。
佛教文化中,“执着”有着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的含义。
她安于现状,以芭蕉扇为安身之物,只有使火焰山的火灭她才可能正心顿悟。
直到孙悟空出现三借芭蕉扇,最终火焰山消失,她的执着也被消除,从而正心修行。
当然了,这一节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玉面狐精了,对于玉面狐精而言,首先她的身份是否属于牛魔王之家族需要进行论断。
玉面公主在西游记第六十回中出现,关于她的身份,文中有几处提及。
首先是牛魔王口中的“爱妾之称”,“这个乖嘴的猢狲!害子之情,被你说过,你才欺我爱妾,打上我门何也?你既欺我妻,又灭我妾,多大无礼?上来吃我一棍!”。
“你说你不无礼,你原来是借扇之故!一定先欺我山妻,山妻想是不肯,故来寻我!且又赶我爱妾!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
此外,铁扇公主也有“宠幸新婚”与“燕尔新婚”的言语。
由此而看,玉面公主可以认定为牛魔王之妾。
玉面公主作为妾在牛魔王家族中,其身份是十分特殊的。
从夏代开始,以禹、启为代表,实行大家长制下的一夫正妻和嫔妃制。
由此,后世帝王沿袭了此制度,在民间也广泛发展从而有了娶妻纳妾制。
关于纳妾之举,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如宋刑统户婚律规定“依令,五品以上有媵,庶人以上有妾”。
大明律户律对纳妾的条件规定为“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听娶妾”。
在明清两代纳妾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男性彰显家族实力的表现之一。
作者正是在妻妾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才出现了牛魔王家庭中的妻与妾。
但在中国妾的身份与地位是不能和妻相提并论的。
汉语大词典中对“妾”有四种不同解释,第一种为女奴的意思,第二种为旧时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
这其中体现出妾的地位十分低下,不但是与主人是奴从的关系,而且还可能任意被买卖。
妾与妻是绝无平等可言的,对于妻妾之地位,唐律也有规定“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两年。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
明律也有“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妻为妾者,杖九十,并改正。”
虽然妇女地位在古代较为低下,但在名义上妻与夫在地位上可谓同等,但妾的身份则更为卑微。
在一个家族中,妾是不被认可和尊重的,夫妻及其家族成员是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的,娶妻是家族的行为。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自周以来这“六礼”是最有权威性的婚礼仪式。
照此礼仪所结成的婚姻才具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意义。
而纳妾却是和买卖相类似,是一种受礼契约的关系,从而有着重要的经济关系作基础,不同于娶妻过程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西游记中,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是玉面公主则是为妾的身份,这正是由作者所在时代背景下产生,对此文中有写:
大力王乃罗刹女丈夫。他这向撇了罗刹,现在积雷山摩云洞。
有个万岁狐王,那狐王死了,遗下一个女儿,叫做玉面公主。
那公主有百万家私,无人掌管,二年前,访着牛魔王神通广大,情愿倒陪家私,招赘为夫。
文中有:
那女子一听铁扇公主请牛魔王之言,心中大怒,彻耳根子通红,泼口骂道:贱婢,着实无知!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载,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银,绫罗缎匹。
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还不识羞,又来请他怎的!大圣闻言,情知是玉面公主,故意子掣出铁棒大喝一声道:你这泼贱,将家私买住牛王,诚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