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第2/3页)我竟然是白骨精

为中昧,其肾是也。三曰民火,是为下昧。其膀胱也”。

    两者语义相同,“三昧真火”由人体不同器官而来,分上中下三等,并无法术之意,与道家的修身炼丹为同道。

    在封神演义中关于五火七禽扇的描述中就有相关记述:

    道德真君忙取五火七禽扇一按,此扇有空中火、石中火、木中火、三昧火、人间火,五火合成此宝扇有翅,有青鸾翅,有大鹤翅,有孔雀翅,有白鹤翅,有鸿鹄翅,有枭鸟翅,七禽翎,上有符印,有诀。

    後面有诗,单道此扇好处:五火奇珍号七翎,燧人初出秉离荧逢山怪石成灰烬,遇海煎乾少露零。

    克木克金为第一,焚梁焚楝暂无停王奕纵是神仙体,遇扇掀时即灭形。

    在西游记第五车合五行的布阵施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三昧真火”与道家的渊源。

    “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彻通灵”五辆小车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这正是五行学说之本。

    虽然阴阳五行之说与以老庄为本源的道家思想不同,但在以道家文化为本源发展而来的道教十分喜好以炼丹这种方法达到修仙的目的,因此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他们用以炼丹的根据。

    特别是在儒释道兼具的元明清思想合流时期,不难看出,西游记众多回目中涉及到布阵施法也是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启发。

    但在西游记其他回目中,同红孩儿一样施法但需集体群攻的战术并不多见,由此而来,“三昧真火”也是在诸多妖怪的法术中是独具特色的。

    除施法布阵以外,作者也十分注重对红孩儿“火”属性的突出,如他所用武器为火尖枪,所住之处为山枯松涧火云洞,色彩上也多用红色来映衬。

    文中开始便用“红光”着笔,暗示红孩儿。

    例子有“师徒们正当悚惧,又只见那山凹里有一朵红云,直冒到九霄空内,结聚了一团火气”,“却说红光里,真是个妖精”。

    “却说那孙大圣忽抬头再看处,只见那红云散尽,火气全无”。

    “妖怪,即散红光,按云头落下,去那山坡里”,“他抖一抖身躯,脱了绳索,又纵红光,上空再看”。

    “却说那孙大圣抬头再看,只见那红云又散,复请师父上马前行”。

    “红光”即红孩儿,从它出现到消散,前后三次,文中没有直接刻画他纵云之态,却能从这种变化上暗示出他异常灵活、善于变化。

    此外,“红”之意还与火相关,红孩儿的火云洞,三昧真火都与此相呼应。

    还有就是关于如意真仙的分析了。

    如意真仙在西游记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中”出现,认为他为牛魔王家族成员之一,以下对是对如意真仙的身份释义和形象的分析。78中文首发https78zhttps78z

    他是一个妖道形象,而西游记中有关于道教文化的内容有很多,这和道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流传密切相关。

    在唐僧师徒所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中,所描述道观中的道士更是各具特色。

    作者对这些道士的刻画深入人心,特别是对于那些急于求仙、虚伪狂妄、借道害世的妖道形象描写更是入木三分。

    车迟国的三位国师、乌鸡国的全真道人、比丘国之国丈、黄花观的白眼魔君等均是“妖道”这一类别。

    “妖道”通常的特征是以道士之形象出现,实则是妖魔,为的是达到成仙或其他目的。

    长生不死,是道士修行的目的之一。

    在第二回中孙悟空说出了他求仙正是为了“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在为师试探他学艺之时,他更是直接指出别的不学,而求长生不老。

    许多妖怪包括妖道,为了吃唐僧肉不惜千方百计粉身碎骨,原因就在于唐僧“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

    比丘国的国丈与黄花观的白眼魔君都是有着此类目的妖道。

    除追求长生之外,他们同时也为了满足自己**。

    不论是权力的**还是成仙的**,都是作者对于妖道这一群体最有力的讽刺。

    诸如车迟国的三位国师,乌鸡国的国师等均是

    西游记中作者所刻画出的这类人物的嘴脸,为的是讽刺道教中那些假仁义,真虚伪的修行之士。

    对于如意真仙,许多人认为他虽无害唐僧之心,也有着妖道一类人物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认为是属于此类。

    对于如意真仙作者虽没有直接写出他是什么动物变化而成的妖怪,但在文中也交待“二人在聚仙庵好杀:圣僧误食成胎水,行者来寻如意仙。那晓真仙原是怪,倚强护住落胎泉。及至相逢讲仇隙,争持决不遂如然”。

    如意真仙,他虽伪装为道士,实质上是妖怪。他的行为也符合妖道之本性,他霸占落胎泉,以求供奉和酒礼。78中文电脑端https78z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