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苍郡、十三扇门(中)(第1/2页)仙蝉

    所谓十三扇门,是燕朝州郡设置的一种机构,其职责有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降妖除魔、镇压邪祟。

    原先不过是燕朝皇室的耳目,奉命巡查天下,镇压仙道,后因天下承平,武道大兴,其职责演变为巡查缉拿不法之徒,此徒非贩夫走卒之流,而是指仙武中人。

    因为天下有十三州,一州设一门,共十三扇门,故曰“十三扇门”,简称“十三门”。

    余休此前在鬼市中,已经从鬼市报纸上得知了这势力,他来到苍郡,本就打算前往十三门所在地探看一番。

    如今路上斩了一只山魈,算是除了一为恶精怪,正好有合适理由前去走一遭。

    进城之后,车队特意分出数个人手,由老镖头亲自领着,帮余休将山魈尸首拖往十三门。

    一路走着,余休心中默默思索到:“所谓十三扇门,与汉朝绣衣使者、明朝锦衣卫相似,具是朝廷巡查、控制天下的爪牙。”

    “但此世不同,更近于家所言的六扇门,乃是燕朝控制、吸纳民间武士的一种手段。”

    燕朝以武学立国,其得国之正在于以强弓劲弩、兵法武功,覆灭了仙道所扶持、道士所操控的前朝。

    因此其立国之后,自然是大力弘扬武学,培养武者,唯恐道士之流复辟成功。

    并以举国之力编纂出武典一书,仅仅数十年,便使得天下间习武之人层出不穷,好似过江之鲫,一举将仙道之流打压成邪魔妖道。

    但侠以武犯禁、道以术祸国,世间武者增多,亦使得各地不法武士变多,而且此等武士往往啸聚一方,成黑帮、宗派之流,鱼肉乡里,非普通捕快衙役所能缉拿。

    因此便催生出了“十三扇门”这一机构。

    余休细细想着,眼睛微眯。

    此机构初成立,并布告天下,原本都是从天子军中选人,用以镇压、缉拿不法武士,但因水土不服的缘故,不得不从各州郡取人,这才定下了“十三扇门”的名称。

    后来又因为人手不堪使用的缘故,所使手段变成了杀戮、拉拢、分化,大力吸纳当地武士,成了各地武士除了从军之外又一条晋升途径。

    此举也为现今各州郡割据之况,埋下了祸端。

    余休根据鬼市报纸上的介绍,了解到天下间各大的势力,其割据之始无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掌控燕庭的四方军权,四大门阀具是由此而来

    二则是掌控各地的十三扇门,五大世家及其余种种,皆是由此入手。

    想到这里,他忽地想到四眉道士介绍鬼市报纸时,评说其中之一的排行榜,原本是供道士衡量天下仙武实力之用。

    只是后人无知,才作为夸耀名实之用。

    如今琢磨起来,余休脑中蹦出一个念头:“异闻录是否也是供道士通晓天下形势之用?”

    细细想着,他心中更是猜测到:“各地的鬼市,是否就是仙道中人仿的十三扇门,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供道士们互通有无,而是在于培养仙道实力、拉拢各地武士”

    一番思索下来,余休顿感天下形势纷乱,风波诡谲,如云雾里,让人瞧不清。但有一点可以确认

    余休捏着自己的眉头,轻叹一声:“这燕朝,迟早要完!”

    思罢,他打量着苍郡城中景色,发现来往行人摩肩擦踵,十分繁华,几人拉着马车,时不时还要进行避让。

    并且余休一路走来,不经意间便看见人群中有数道血气烟柱升起,赫然是武士之流。

    等靠近十三门所在地,他更是发现来往者个个体魄健硕,背弓挎剑的,全都是一副游侠儿的打扮,其中血气强横者,更是不再少数。

    余休此前一直混迹于县乡之流,对苍郡不甚熟悉,也未进过十三门驻地,但有老镖头在,他用不着费心思。

    众人拉着马车,来到了一处街宽道宽,朱红大门,青砖黑瓦之地,正是苍郡十三门驻地。

    他们还未走进门中,一掀开油布,露出车上的山魈尸体,四周过路的闲散人员便被吸引,围观过来,进行着点评。

    “如此黑毛巨猿,也不知气力多少?近乎一獒否?”“敢问是哪位壮士除了此獠?”

    还有人见老镖头是领头人,上前套近乎:“这位兄台,不知这巨猿尸体可否售卖?”

    因为十三门处经常有人打虎除怪,前来领赏,而虎肉精怪等血肉多是大补之物,可以练武入药,四周便聚集了各府家丁、药贩之流,争相进行购买。

    余休看见这一幕,也是略微诧异。

    场外略微嘈杂一会儿,因为巨猿类属精怪的缘故,十三门内立即就有衙役走出,邀请余休等人进去。

    一番评估记录、称斤论两,步骤分明,十三门中人颇为熟络,显然经常为之。余休更是看见时不时有人提头走进来,口中吆喝着要领赏。

    最终十三门评定山魈类属九品上等精怪,但因为此獠尚未登上缉魔榜、仅有风闻的缘故,赏金仅有一万钱,以资鼓励而已。

    老镖头见此,口中不住懊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