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酿酒作坊实现量产(第2/2页)重塑南唐

,然而一切都变得异常陌生起来。

    究竟是什么使得陈氏有着这么神奇的变化?莫非都是这个少年带来的?顾士同瞧着在蒸酒器前忙碌着的裴茳,若有所思。

    郑怀石却没想那么多,他只关心天青玉酿能否顺利蒸出来。眼见着裴茳指挥着陈氏少年,用一副吊装在屋顶的奇怪的铁轮子,将早就备好重逾百斤的酒糟倒入一个密封的铁罐子中,爬上梯子,用一根巨大的木棒在罐中搅拌,接着又用那铁轮子倒入一些糠皮等物夯实,随后又倒入约摸百斤酒糟。这般操作了三四遍,似乎已将铁罐子装满,便将那锥形的盖子拉下来封住了罐口。又从尖锥处,引出一个细长的管子,同样用木塞子封住管口。

    等一切就绪,又细细检查了一遍封口,凡有缝隙接缝处,均用黄泥抹匀,方从梯子上下来,指挥陈氏子弟生火蒸酒。因为是在陈氏庄园第一次蒸酒,蒸酒罐又是超大型的,虽说酒糟原料和糠皮都是按比例放大的,裴茳心里还是没有底,故而还是决定这一次只蒸一锅,如果成功,再按这些比例推广,同时开始大规模量产。

    火势很旺。那是因为裴茳给每个锅灶都装个了简易的脚踩鼓风器,羊皮蒙在两块木板上,大肚小口,肚子那侧的木板之间用簧片撑开。东西很简陋,却也十分实用。

    众人注视着蒸酒器,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心思都在酒上,毕竟投入了这么多,眼看就要出成果了,现在也没心思想别的。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蒸酒器上早就白雾缭绕,酒味四溢了。裴茳掐算着时间,觉得差不多了,便命人将火灭了。没有温度计,没有时间控制器,全靠个人感觉和经验,这才是蒸酒最难得一点。等待冷凝的过程同样漫长,同样也是最煎熬的,直到裴茳摸了摸蒸酒器铁制外壳,觉得已经不烫手了,方才吐出一口气,轻声道:“应该差不多了,可以接酒了。”

    在裴茳的示意下,陈禳亲自举着一个瓷罐放在导流管的下方,颤颤巍巍地拔开导流管的木塞,一股裹挟着浓烈酒香的透明液体流了下来。

    顾士同和郑怀石对视一眼,哈哈大笑道:“看来是成了!”

    陈禳将瓷罐里凑到嘴巴,小心地啜了一口,闭目品尝。随即睁大双眼,将瓷罐高高举起大笑道:“成了!我们成功了!”

    蒸酒间内顿时欢声雷动,陈氏子弟们有的抱在一起欢声大叫,有的索性拿起瓷罐就去接酒痛饮,有几个乖巧的,更是将接到的酒浆送到裴茳、顾士同和郑怀石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