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查漏补缺(第2/3页)我的皇位是骗来的

不过这样才是对的,一个能够安稳在位四十多年的皇帝,不该历史中那样软弱仁厚。

    这样说来,除了他之外的其他三人,必然活不过今晚。无论是欺瞒官家的罪责,还是为了赵薪提出的今后计划。

    赵薪夹起一筷子咸菜,就着馒头咽下,可能饿了味道还真是不错。

    吃嘛嘛香,赵薪丝毫没有为几条性命的逝去而吃不下饭,那几个人死有余辜,特么的居然想骗皇帝。

    他可没有起点百万穿越众的圣母心,因为一个人的死,就吃不下睡不好。

    再者,那些人又不是死在自己手中。

    乱葬岗又添了几条亡魂,只是希望他们别争地盘打架。赵薪暗自想着。

    接下来就是自己的提议了,想到这里赵薪就肝疼。

    当时要不是他灵机一动,想到这个法子,恐怕也是乱葬岗亡魂一条。

    历史之上赵祯最后都是没有儿子的,被那位后来改名赵曙的赵宗实坐上了皇位。

    就以历史上赵祯的表现来看,赵宗实一派的上位,他的确有些不愿意。

    最后立赵宗实为嗣,只怕也是不得已妥协而为之。

    历史之上,还有这样一段事实:

    宋真宗的长子周王赵佑去世后,真宗以绿车旄节迎赵允让到宫中抚养。

    皇子赵祯(宋仁宗)出生后,用箫韶部乐送还府邸,官居卫州刺史。

    这其中的主人公赵允让,就是赵宗实的父亲。

    后面的仁宗赵祯也玩儿了这样一手,幼年的赵曙被仁宗接入皇宫,赐名为赵宗实,交给曹皇后抚养。

    只是后来仁宗的第二子出世之后,赵宗实又被送回了父亲赵允让的身旁,借口都没变,以尽孝道。

    终究赵祯没有得偿所愿,第二子、第三子相继夭折。

    嘉佑七年农历八月初四,赵宗实被立为皇子;初九,改名赵曙。

    父子二人两代都被当做备胎,给了希望又击碎这份希望,皇位就是恶魔之地。

    要说赵允让父子二人,对于仁宗赵祯没有怨怼,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幼儿园的小盆友,说明天请人吃糖,结果没有请都还要闹矛盾呢,更不用说皇位。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赵薪觉得这名义上养父子之间,绝对没有史书上那样和谐。

    赵允让这位汝南郡王,在朝中颇有实力,由不得赵祯不顾忌。

    至于赵祯夭折的三子,和赵允让一系有无关系,他就不能妄自推测了。

    不过这倒是他的机会,活命的机会。

    之前他还在赌,但从赵祯的表现来看,他是赌对了的。

    政治上的问题,赵薪其实有点云里雾里。

    现在看来韩琦等人请求立嗣的折子,应该是赵允让父子的试探。

    接下来,就需要思索接下来的破局点了。

    然而等他把馒头咸菜都吃完了,他总算是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是真的没有办法,逃不掉,走不脱,只能等待命运的降临。

    对这个世界他是真的不熟悉,前身的记忆如同走马观花一样,但就是没有皇宫的以及汴京的记忆。

    先不说跑出汴京,就是这间屋子他都走不出。

    只要他踏出一步,那位他没见过正脸的赵九,只怕是会严格的执行赵祯的旨意,一剑活活劈了他。

    关键是即便躲过赵九,他也逃不出去,即便那个一直带着笑容的老太监,都给他一种恐怖的感觉。

    之前赵九的出手,让他明白,这个世界是存在武功这种东西的。

    赵薪也不能确认,那个老太监会不会武功。

    ...............

    老太监萧禹提着灯笼走进福宁殿,此刻大殿东南角掌着灯,大宋官家赵祯盘膝坐在那里。

    脸上阴晴不定,好似在思索什么重要的事情,又有些犹豫不决。

    萧禹在殿外放下灯笼,走到案几之前,躬身说道:“官家召唤奴婢,可是有什么事情?”

    “唉。”赵祯叹息一声,夹杂着太多无奈,问道:“萧禹,对那小子还有他的提议,你怎么看?”

    “颇有气度,临危不乱,倒是和官家有些相似。”萧禹轻声说道。

    回答的有些磨砺两可,好似都答复了一样,又好似什么都没说一样。

    这位大宋官家此刻笑着一指老太监,道:“你个老家伙真是越老越滑头。”

    没有丝毫指责怪罪的意思了。

    萧禹身子躬的更低了,极显卑微。

    “好了,你去吧,看好那小子,等我的裁决。”赵祯摆摆手,语气硬起来说道。

    “奴婢告退。”萧禹说着退出大殿,提着灯笼回到那座偏殿。

    烛光摇曳,将赵祯这位大宋帝皇的思绪拉远。

    想自己十二岁登基,前十多年都被刘太后遥控,待刘太后薨逝之后,才开始亲政。

    这十多年的时间里面,兢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