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皇帝缺钱了(第2/3页)汉冠


    打个比方。

    张三有三个女儿,李四有三个儿子。

    按照律法来说,李四的这三个儿子,娶妻之后都是要立户的,也就是独立出去。

    如果李四的三个儿子都到张三家里做了赘婿,那原本应该有的三个户头,就全没了。

    李四的三个儿子,都与张三算一个户口。

    也就是说,不用交税。

    孟姜女哭长城,他夫君就是赘婿,所以被发配去修长城了。

    赘婿在这个时代,就相当于漏税的行为,律法自然不容忍。

    世家现在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部曲,奴仆,佃户,都归在主人家,他们向主人家交税即可,不用向朝廷交税。

    而主人交的税,又不包括这些奴仆的。

    一来二往之下,这些奴仆佃户便成了黑户了。

    一听到王生说有办法,司马遹马上就精神起来了。

    这皇宫年久失修,尤其是太极殿,原本是司马衷居住的地方,但司马衷是个傻子,对太极殿虽然有维护,但也仅仅是维护而已。

    远没有原来长秋宫的那般奢华。

    司马遹想要大修皇宫,再修缮洛阳郊外的行宫。

    他今年可打算去邙山田猎,因此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他将自己的想法与少府一说,后者给皇帝算了一笔账。

    这笔账很长,很臭,司马遹听了一个时辰都没听完。

    但这又长又臭的账,却是给他传递了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

    没钱。

    皇帝也有缺钱的时候。

    这也是司马遹始料未及的事情。

    所以他要搞钱。

    当然,卖官鬻爵这种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汉之桓帝灵帝的教训在先,司马遹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挖坑。

    税收源头都在户头上,在人口上,司马遹花费了不少的心力于其中,就是要将世家从他手上抢的钱给抢回来。

    试想若是天下多了两百万户,少府岂会缺钱?

    朝廷岂会缺钱?

    有了钱之后,对付宗王岂不简单了许多?

    “爱卿有主意,可细细道来。”

    皇帝要做的,就是人口普查。

    但在这个时代做人口普查,并不容易。

    首先一点,这就是触及到了世家的利益。

    世家肯定不会将自己原来就有的好处送给皇帝。

    人是一个很实际的动物。

    俗话说得好,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

    而司马遹要做的事情,无疑是要将世家的父母全杀了。

    岂会容易?

    王生斟酌了一下,还是把方法说出来了。

    “陛下要用软的,还是硬的?”

    软的?

    硬的?

    司马遹愣了一下,问道:“何谓软,何谓硬?”

    王生也不卖关子了,直接说道:“软的时间需要长一些,陛下掌盐铁,只需要看一郡之地一月或者一年用盐铁的数量,便可知道一郡大体上有多少人,届时陛下在那郡县中报出人数,让世家自己定夺,谓之软。”

    盐是必需品,每个人都要用的。

    这个方法可以粗略的解决地方的人口问题。

    但是...

    世家也要配合。

    也就是说,最后的人数,可能也是不确定的。

    之所以说软,是因为皇帝可以少报一些人数,世家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司马遹只是微微思索一番,接着问道:“软的方法是如此,何谓硬?”

    “若陛下用硬,臣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索貌阅,第二种是输籍定样。”

    “何为大索貌阅,又何为输籍定样。”

    这两个名字一出来,司马遹就觉得十分正式了,整个人也不禁认真起来了。

    “所谓大索貌阅,便是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即检阅人口的形貌,查核有无低报年龄及伪报老病的种种情况。并规定户口不实者,里正流配远方;大功(堂兄弟)以下,皆令另立户籍,以防隐匿。”

    缓了一口气,王生再说道:“为了让陛下派遣的官吏认真做事,也让百姓乐于举报,规定户口有一个不实者,官司解职;凡检举得一壮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

    “好办法。”

    司马遹只是一想,眼睛就亮起来了。

    “用了这个办法之后,我看这世家,也隐瞒不了人口。”

    司马遹笑着看向王生,在他眼中,面前的这位男人,又给他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所谓之输籍定样,又是如何的?”

    王生接着说道:“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营私舞弊),文帐出没,复无定籍,难以推校。是故若陛下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百家或三百家为一团,根据定样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