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尴尬局面(第2/3页)汉冠
原因也很简单。
这雍州有河间王,便是司马颖想要赈灾,河间王也是要从中阻拦的,而且,便是赈灾了,过不了几日,河间王又能将他辛辛苦苦的赈灾成果毁于一旦。
建设一个国家,可能需要几代人,但是毁掉一个国家,可能只需要短短的几天。
破坏,总是比建设来的容易的。
而且是容易得多。
秦州虽然也受到了河间王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总归是没有那么大。
但是
即便如此,秦州的事情,还是让成都王焦头烂额。
这问题当然是流民的问题,也是豪族的问题,更是羌氐异族人的问题。
秦州,原本不是西汉十三州的。
西汉十三州,根本就没有秦州这块地方。
之所以有秦州,恐怕是有西晋统治者的政治目的在里面的。
首先是挖了凉州的几个郡,再在益州身上挖了两个郡县。
阴平郡,武都郡,原来都是益州的辖制范围的。
原本的益州,被肢解成了三份。
一份是阉割版的益州,一份是梁州,一份,则是秦州的一部分。
这益州,原本是蜀汉的基本盘,地方太大了。
在钟会灭蜀,想要叛乱,据地为王之后,益州便被肢解了。
但肢解是一回事,地域又是另外一回事。
阴平郡武都郡之所以在益州的管辖范围之内,便是益州到阴平郡,武都郡是比较容易的,也是有路。
但是从天水郡到武都郡,阴平郡,虽然也有路,但这路就要难走许多了。
这也是秦州的问题,山太多了,山民太多了,异族人也太多了。
尤其是在河间王搅弄风云,那在雍州活不下去的异族人,自然是逃到秦州来了。
这些异族人在雍州被汉人压迫,对汉人自然是有天生的敌意,要安抚这些人,谈何容易?
而最让成都王头疼的,还不是这个。
益州李特李雄父子被原来的益州刺史赵廞逼迫,直接打起了羌氐人的旗帜,短短时间内,就汇聚了十万人,这武都郡阴平郡,直接被这些异族人占据。
好处自然是有的。
在阴平郡与武都郡之外,秦州之内,异族人的踪迹便少了,因为大多都去了武都郡,阴平郡,其他地方的赈灾工作,便是变得容易了不少。
好处是有的,但坏处是显而易见的。
那就是阴平郡武都郡这两郡之地,以现在秦州的实力,根本没有能力收复。
也就是说秦州现在的州郡兵,只有两万人不到,是不可能收复阴平郡与武都郡的。
而且因为年年乱的原因,这秦州的财政情况是非常糟糕的,士兵有的差点连饭都吃不上,要不是成都王来了之后,拉拢了一批豪绅世家,打击了一批豪绅世家,恐怕连士兵都吃不上饭,更别说去收复阴平郡武都郡了。
但是
不收复,又不行。
前面因为秦州的事情,皇帝是直接罢免了之前的秦州刺史的职位。
这个秦州刺史,原来就是贾南风任命的。
相比于其他地方,无权无势的秦州刺史,便是皇帝最好拿捏的了。
但这也成了成都王的痛楚。
若是有个秦州刺史在前面顶着,这秦州出了什么事情,与他司马颖有什么相关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他司马颖是秦州职位最高的,说是赈灾使,但其实就是代理秦州刺史。
想到这些烦心事,司马颖有时候是连饭都吃不下的,晚上也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食不能欢,睡不能寐。
这种感觉,当真是太难受了。
“大王,邺城的事情,恐怕是会让陛下不悦的,大王现在也没有上个奏章与陛下解释,恐怕。”
在一边,枣嵩一脸担忧的对着司马颖说道。
他可是知道自家的这个大王是半点异心都没有的,事事为着洛阳的陛下着想。
但是邺城的镇守士卒无缘无故的北上,实在是太蹊跷了。
连带着,成都王自然是被皇帝怀疑了。
“公道自在人心。”
司马颖也不想解释什么。
“陛下也非愚笨之人,本王是忠是奸,陛下也是分的清楚的。”
“大王,陛下固然英明,但也容易受到小人的蒙蔽,大王当然是光明磊落的,但即便是再光明磊落,这事情也是要说出清楚的,现在局势渐渐动荡,对大王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枣嵩想要劝成都王也要为自己多多着想的,但是这话到了嘴边,倒是不知道该如何说下去了。
毕竟君君臣臣之道,枣嵩还是明白的。
既想要为自家大王谋划,但一想到这谋划的事情,可能有些大不敬,这活跃起来的心,马上又沉寂下去了。
“此事不需再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