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黄大仙庙(第2/2页)驱魔小房东
人往,香火鼎盛,好不兴旺。
因为黄大仙庙属于三教合一,既释、儒、道三教分别都在黄大仙庙中有着供奉的神灵和教统,这也是香江有别于内地道教的最明显的标识之一。
可能是拜的神多,自有神庇佑的念想作祟,使得香江民众在敬神礼佛方面显得格外的热情。
而黄大仙庙之所以能在香江这么的兴旺,跟它的创始人有着极大的关系。
据说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原黄大仙庙的主持人梁仁庵道长携带黄大仙的画像、灵签和药签等南迁到香江,并于1921年建成香江黄大仙庙。
而那副黄大仙的画像,相传乃是黄大仙自身用法力使朱砂烙印在绢布之上的,一直供奉在金华当地的黄大仙庙内,后来辗转流落至羊城,更因为战乱天灾,导致黄大仙的道统险些灭绝,就在这个时候,梁仁庵道长竟然偶得灵启,传承一身黄大仙的道统术法,破开重重阻挠,拼死携带出黄大仙画像南下寻找重建道统的风水宝地。
后在九龙龙翔道处建立黄大仙庙,真正把黄大仙的道统传承下来,该观经过七十年来的增修扩建,主殿于1971年重建完成,上悬“赤松黄仙祠”的匾额,殿内供奉黄大仙师神龛,神像以珠砂绘于黄纸之上,无雕像。神龛之后有一描写黄大仙生平事迹的木刻。平时殿门紧闭。仅殿前一露天庭院,铺满蒲团,烧香的信众都在院中叩头礼拜,手捧签筒,摇签卜问吉凶。
“洛先生,已经到了,我会在这里等待你回来的。”随车的司机把车稳稳地停靠在了黄大仙庙门前附近的停车场,恭敬的拉开了车门,对着洛欢轻声说道。
洛欢微微点了点头,扭头回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在众多的高楼林立的中间一座巍峨耸立的庙宇立在当中,给人一种空间上十分突兀的感觉,但是却又让人觉得十分的和谐,好似这里本该就有这么一座庙宇的存在一样。
烈阳高悬,光芒挥洒大地,众多的游客和前来的祭拜还愿的香客手持香烛,在庙中低首叩拜,虔诚祷告,使得在庙宇上空盘旋着一团灰蒙感一样的云雾,被阳光这么一照射,竟有几分仙家宝地的感觉,氤氤氲氲,清净致远,跟周边车水马龙的热闹非凡的嘈杂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似人间天堂之分。
洛欢家传的青衣书中有着对风水堪舆术的传承,他的父亲洛文旭更是其中高手,在洛欢得到青衣书之后,因为对父亲的缅怀,洛欢对风水堪舆之术更是上心。
来之前听钟家两兄弟对黄大仙庙的种种事迹的一些诉说,心中对黄大仙庙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但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黄大仙庙的格局,也不由得让洛欢大为惊叹。
原来黄大仙庙坐落在九龙地区的狮子山的南篱,此山灵秀独钟,隐脉汇聚,乃是一处灵气极为汇聚的风水宝地。
要说狮子山,相传九龙过去有九条龙为患,所以上天派了一只狮子下凡镇压。现时的八仙岭就是被收拾了的其中八条龙,而余下一条则被狮子压着在脚下。那一只狮子就是现在的狮子山,而被压着的第九条龙就是九龙山。
狮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江就在。
狮子山,同样端坐于香港人的精神高地,端坐于一条共同血脉的巍峨原点。
在众多信众的眼中,狮子山南篱的黄大仙庙就好像是狮子爪下端坐在九龙身上的一尊神灵一般,庄严肃穆。
可是在洛欢的眼中,看到的却是另一番的场景。
洛欢隐约感觉到这处地界有些许不同,好像这里的风水格局有些不对劲,于是决定开灵眼一看究竟。
洛欢手掐午目决,两指指尖顶端凝结出一滴水滴,点在了眉心处。
“开眼!”
再次睁开眼,洛欢被眼中的景象惊了一跳。
这哪里是黄大仙庙端坐在九龙身上?!
分明是黄大仙庙以自身的风水格局化为一根利刃钢钉牢牢地钉死了一只狞髯张目仰天嘶吼着的孽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