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博山之役(第2/3页)兴汉使命
好了开疆拓土,用不好丢城失地。
然而好用的要用,不好用的也得用。
郭嘉向刘正保证说:“校尉大人,我一定调教好魏延。”
刘正说:“魏延看不起谋士,这是他最致命的弱点。要是改不过来,越是重用他,越是会出大事。奉孝你的责任重大,什么时候他改好了,才能单独执掌一军。要是改不了,就一辈子做连长吧!”
此刻的魏延还不知道,刘正已经给他的前程加上了紧箍咒,同时监督的人便是郭嘉。
魏延为了证明自己,率先发起了攻城,他把自己和麾下化妆成了孙仲的残部。
为了演戏逼真,还让徐盛和陈到真刀真枪的追击。
裴元绍一开始是不肯相信魏延是孙仲的人,后来架不住左右的劝说。这才勉强的同意了开城门,接应友军进入博山城。
只是裴元绍依旧存有疑虑,魏延在博山城外的表现,以及那份厮杀的狠劲,不应该是一副被追成了丧家之犬的样子。
于是就多留了一个心眼,让副将开门接应,又与一名身材相仿的黄巾军战士换了头盔。
毕竟黄巾军身上的衣服都不一样,只有头盔才是唯一的判定身份的东西。
魏延为了擒贼先擒王,跟着黄巾军副将上了城。
当副将向戴着大渠帅头盔的人行礼的时候,魏延暴起发难,先是一刀砍死了副将。
再倒转游龙戏凤刀,捅死了戴着头盔的黄巾军将领。
裴元绍在一旁看得真真切切,吓得连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于是就大喊大叫:“大渠帅战死了,兄弟们快逃呀!”
裴元绍身边的黄巾军听见了这个熟悉的声音,自然就明白了渠帅的用意,于是也跟着高喊起来,然后四处逃蹿。
魏延人少,只能接应身后的弟兄们上城。
陈到带着白毦兵冲入了城中,徐盛也开始高喊投降不杀。
魏延拿着“裴元绍的人头”四处喊话,认识裴元绍的人知道人头有假,也不声张,只是悄悄的摘掉了头上的黄巾,逃进深山之中找真正的裴元绍去了。
不认识裴元绍的人见主将战死,也就没有了战心,只能弃械投降。
毕竟兴汉军优待俘虏,这是整个南阳郡都有名的,特别是那句“一人不杀”的宣言,更是让黄巾军上下都不恨兴汉军和刘正。
魏延偷斩裴元绍,刘正论功行赏,升他做了独立营营长。其余两人都有赏赐。
刘正兑现了承诺,有战功就有地位。
魏延这才对兴汉军归心。
直到多年以后兴汉军讨伐荆州,裴元绍率领部众走出深山向兴汉军投诚。
那个时候的魏延已经是一军之长了,见到货真价实的裴元绍之后,才知道被骗了。
魏延才知道当年博山之役居然谎报战功,于是就上报军部自请处分。
已经是兴汉王的刘正亲笔写信告诉魏延,当年的事情另有隐情。
郭嘉见刘正一见裴元绍的首级,就迫不及待的提拔了魏延做营长,似乎有欲盖弥彰的味道。
郭嘉问:“校尉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呀?”
刘正说:“奉孝,你跟我来!”
刘正指着裴元绍的首级向郭嘉解释。
据说裴元绍颇有勇力,就算是被偷袭,也会条件反射的反抗一下才对。
这颗脑袋的主人却是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
结合当时黄巾军副将行礼的动作,可以断定这人只是一个小人物。
博山沟连秦岭主脉,想来真正的裴元绍已经逃进了深山老林里。
按照战后的统计,裴元绍的部众应该不会超过三百人。
毕竟在听到主将战死的消息之后,还能冷静思考的人,整个黄巾军队伍里也不会有多少这样的存在。
因此可以断定,能够跟着裴元绍一起逃的,肯定是当时就在城头上的人。
后来魏延拿着裴元绍的人头招降,也会有人发现其中的蹊跷,可能会有人追出去。
裴元绍和残存的黄巾军已经对南阳郡构不成威胁了。
再说兴汉军必须要裴元绍已经伏诛,成全讨伐南阳黄巾军的大功。
朱隽也需要裴元绍的人头来安抚人心。
至于这颗人头的主人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就是如假包换的裴元绍,南阳黄巾军的最后一位贼首,斩杀他的人,就是兴汉军小将魏延字文长。
刘正重赏魏延,就是为了增加这颗人头的份量,让反对的声音彻底的消失。
刘正命人把裴元绍的人头放入金匣子中,带着得胜之师向朱隽的右中郎将府报捷。
在刘正托着金匣子向右中郎将朱隽献捷的时候,周瑜也曾质疑过人头的真假。
刘正理直气壮的质问周瑜,说兴汉军谎报战功,有证据吗?
再说如今黄巾军最后一位贼帅已战死,正是人心思定的时候,为什么要搞出一个子虚乌有的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