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陈到穿帮(第2/3页)兴汉使命
允。
蔡琰说:“这是第一天,抄书两个时辰。我背,你来写!”
陈到却说:“你等我一下。”
陈到转身,从角落里,取出一个箱子,里面有一块模板,还有几排反刻的字符。
蔡琰背,陈到取符排版。
这认反字,还是刘正逼着他认的呢?
作为兴汉侯府的军官,认反字是第一要务。
至于模版的来历,是陈到用三坛范阳烧酒,从护军司马,郭嘉的手中换来的,还免费告知,排版之法。
陈到万万没有想到,居然在哄老婆的时候,派上了用场。
蔡琰又是生气,又是开心。
陈到的办法,要是用来抄书,那多美呀,训练一个认反字的人,应该比教人,学习书法更简单呀。
蔡琰顾不上,驯夫计划了。
毕竟认反字,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两个时辰,蔡琰掌握了,认反字的规则。
次日起,夫妻俩,先把家中的藏书,全部复制了十份。
蔡琰带着,复制好的书,回了一趟蔡府。
蔡邕看过之后,问她:“文姬,你怎么做到的呢?”
蔡琰忙把,陈到印书的办法,讲给蔡邕听。
蔡邕大喜,就想表奏汉帝。
蔡琰问:“父亲,这工本费,你来出吗?”
蔡邕这才想起,自己已经不是,校书郎了。
蔡邕问:“文姬,以你之见,我应该怎么办呢?”
蔡琰说:“父亲……”
她才刚开口,突然觉得,胃液搅动,话也无法说全,就干呕了起来。
蔡邕忙轻轻的,拍打着蔡琰的后背。
缓过气来之后,蔡琰问蔡邕,是校书重要呢?
还是当官重要呢?
蔡邕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校书。
哪怕是不做官,只要把校书一事做好了,名垂青史,那是板上钉钉的。
蔡琰心中有底,于是就拜别了父亲。
回到家中之后,蔡琰说:“叔至,只要你帮我一个忙,驯夫计划,立即取消。”
陈到怕其中有诈,忙表态说:“替老婆办事,那是天经地义的,怎么能够讲条件呢?”
蔡琰忙提出了,蔡府搬家的想法。
陈到坦言,必须要请示刘正。
蔡琰只能同意。
陈到找到了刘正,把蔡邕的请求讲了出来。
刘正大喜,对郭嘉说:“奉孝,天大的好事来了。”
刘正心想,蔡邕这个人,南山城要了。
他经手的书,南山城也要了。
刘正紧急调运,一千坛“天下贡酒”,进入了兴汉侯府。
花了两百坛,求来了汉帝的诏书。
又以美酒开道,重金贿赂各方。
蔡邕顺利的,拿到了,搬家许可证。
不仅如此,还特许他,把书带走。
刘正为了,替蔡邕运书,不仅安排,兴汉商会的,张家车队,来回忙碌了三个月。
还在楼桑村北,划出了万亩土地。
命令:马钧设计,鲁肃监工。
大兴土木,盖了一座“兴汉书城”。
蔡邕是第一任城主,由此还定下了一个规矩:
非校书有成者,不得入主!
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就轮到蔡邕,带着珍稀版本,启程东去。
蔡琰有了身孕,本来不宜,长途跋涉。
然而洛阳城中,剑拔弩张,实在是,没有办法安胎。
蔡邕怜惜女儿,只能含泪同意,带她一起前往幽州。
陈到劝不住,只得让剑兵团,派出一个营,换装家兵服饰。
由他们,沿途保护蔡邕父女。
洛阳城中,又只剩下一堆,大老爷们儿了。
中平三年,终于降临了。
汉帝的病情,又加重了几分。
整个人瘦骨嶙峋的,每次朝会,都看得刘正,心惊胆战的。
兴汉侯刘正,经过新一轮的,升官之后,已经有了,上朝的资格。
汉帝的反击,越来越强烈了。
蔡邕离朝,卢植罢免。
让中立的人,失去了立足之地。
卢植自忖,没有必要,再赖在京师不走。
于是他就,向汉帝辞行,回范阳郡老家,在兴汉书城,旁边的小湖边,盖起了卢氏学馆。
与南山城中的仁善学馆,相对而立。
卢氏学馆,注重儒门传统,只纳三教,不入九流,是人文的摇篮。
仁善学馆,兼收并蓄,以务实为标准,百家同堂。
卢氏重官身,仁善出栋梁。
刘正觉得,应该给两座学馆,起两个全新的名字。
于是就在,卢氏学馆落成的那天。
正式将卢氏学馆,定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