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司徒陈耽(第2/3页)兴汉使命
司徒之位,尊贵无比,太原王家的王允,和弘农杨家的杨彪,都有意角逐。
本来还有,陈荀两家的,一见到两虎相争,就偃旗息鼓了。
大将军府,已经完成了,驱逐董家的计划。
如今董家,远遁凉州,短时之间内,肯定是无法,威胁中枢。
何进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下一步谋划了。
中军校尉部,已经向大将军府,宣誓效忠了。
虎贲中郎将,任县侯袁绍,更是大将军府的,座上之宾。
关于兴汉侯府,和平贼校尉部,何进派陈群,亲自上门,询问立场态度。
兴汉侯刘正,明确表态,只效忠名正言顺的汉帝。
陈群见刘正,还是老生常谈,于是就问:“侯爷,如今大势已显,还没有做出抉择吗?”
刘正回答说:“长文先生,兴汉侯府的立场,一直都摆在那里。谁是名正言顺的汉帝,就效忠谁呀!”
陈群说:“大将军府,需要一个肯定的答案。”
刘正只好摆明了,平贼校尉部的立场。
一是不与中官为伍,这是大义,兴汉侯府不敢忘。
二是皇太子,名正言顺的,成为汉帝之后,兴汉侯府,立即宣誓效忠。
刘正说:“长文先生,作为人臣,这是兴汉侯府的底线,还请大将军府海涵。”
陈群问:“若是皇太子,无法名正言顺的,成为汉帝呢?”
刘正笑了笑,闭口不谈。
陈群心知肚明,若是真有,那么一天,就意味着,大将军府,已经失败了。
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兴汉侯府是什么立场,都已经不重要了。
司徒争夺战,很快就结束了。
弘农杨家的杨彪,顺利的问鼎司徒宝座。
至于太原王家,王允退而求其次,拿到了,谏议大夫的位置。
陈群向何进,如实的禀报了,兴汉侯府的立场。
何进问:“长文,对于兴汉侯刘正,你怎么看呢?”
陈群回答说:“深谋远虑!”
按照计划,西园八校尉中的,五校人马。
应该完全折在凉州,才是预期的目标。
董家全力一击,居然让袁绍和刘正,成了漏网之鱼。
据说是刘正,力主班师回朝,袁绍财大气粗,看不上皇甫嵩许诺的,蝇头小利。
北军校尉孙策,纯粹是置气。
唯一贪心的人,就是典军校尉部的曹操。
他低估了,董家的力量,这才折戟沉沙,赔光了本钱。
说起来,还得感谢,死去的刘陶。
要不是他,汉帝肯定会,重组典军校尉部。
如今的曹操,已经无法翻身了。
若是寻不到,外放的机会,就只能蹉跎岁月了。
何进说:“咱们要不要,先对付刘正呢?”
陈群谏言说:“大将军,如今孤立上军校尉部的计划,都已经完成了。”
虽然刘正和袁绍,成了漏网之鱼,但是袁绍改弦更张,刘正也明哲保身。
再也不会影响大局,最好不要,节外生枝。
以免卢门上下,同仇敌忾。
曹操之过,在于贪心,那是他咎由自取。
要是听了刘正的话,典军校尉部,也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兴汉侯府的情况,可是完全不同。
刘正已经,摆明了立场,表达了善意。
若是大将军府,再咄咄逼人的话,只怕会引起,卢门中人的反感。
再说从“卫门惨案”,就可以看得出来,兴汉侯府的力量,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呀!
何进最终,还是被陈群,给说服了。
决定:不理会刘正,全力阻击蹇硕。
白波黄巾军,杨奉所部,南下箕关,进犯河东。
更有卫氏余孽,揭竿而起,响应附逆。
又有山贼胡才和李乐,慕名而来,拥杨奉为首领。
白波杨奉,拥兵三万,威胁京师。
何进诈病不朝,闭门谢客。
刘正听到,何进生病的,消息之后,也坠马受伤,卧病在床。
袁绍也偶感风寒,进食汤药无数。
朝会之时,汉帝见能打的人,全部病了,只剩下一个曹操,还是光杆司令。
汉帝无奈,只得诏命:
上军校尉蹇硕,带兵出征,讨伐杨奉部。
数番激战之后,羽林郎折损大半。
告急书信,络绎不绝。
汉帝无奈,强行诏命:
兴汉侯刘正,带病出征。先救援上军校尉部,再讨伐顽敌。
刘正无奈,只得大军缓行。
数日后,河东附近,一战击破,敌先锋李乐部,救下了,危在旦夕的蹇硕。
李乐弃军而逃,敌军溃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