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张举造反(第2/3页)兴汉使命

张纯等为爪牙,西掠上谷郡,东占右北平北踞长城,南侵幽州治所广阳郡蓟城。

    渔阳郡太守李膺,领郡兵讨逆,被叛将张纯斩杀,全郡上下,皆为贼土。

    校尉孟益,受命讨贼,三战不胜,退回蓟城。

    伪帝张举,围城甚急。

    恕臣无能,急盼救援。

    若是迁延时日,恐幽州沦陷之后,不复汉土称谓。

    臣幽州牧刘虞,泣表!

    汉帝命张让,当众宣读刘虞的表奏。

    随后又让朝臣,商议对策。

    刘正下朝之后,郭嘉和陈到,一起前来拜见。

    关于张举n的细节,幽州送来了详细的情报。

    原来张举辞官之后,蜗居雍奴老家。

    中平四年,九月十六日,明月高悬。

    张举感慨,其志不张,于园中饮酒。

    月华洒庭,笼罩家乡。

    亭西井畔,绽放金光。

    张举命人,沿光晕处开挖。

    深入九尺五寸,得金虎石匣。

    打开匣子一看,只见里面,传国玉玺一枚。

    通体金黄色泽,九龙拱首。

    正面个鸟篆体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就是九副玺之一的,五行金玺。

    张举得玺,左右惊慌失措。

    更是三跪九叩,三呼“天子”。

    张举自认为,得了天命。

    于是就召集家兵门人,取雍奴作为据点,立旗聚兵,自称雍奴大帝。

    同乡张纯,引众前来相投。

    张举大喜,任命张纯为雍奴大将军,进攻郡治渔阳县。

    渔阳太守李膺,大意轻敌。

    以三千郡兵,不思守城疲敌,反而强行邀战。

    李膺以为,张纯自号,雍奴大将军。

    其实不过,是无名之辈,定可一鼓而破。

    于是他,不顾左右的劝说,引兵百,搦战张纯。

    张纯本是雍奴力士,以勇力闻名于,乡野之间。

    见李膺以太守之尊,竟然学人斗将。

    大喜之余,慨然应战!

    张纯善使蛇矛,李太守手持,三尺长剑。

    互道名姓,又对骂一番之后,斗在了一起。

    一合方过,李太守右臂受伤。

    再一回合,李太守身首异处。

    渔阳郡兵大惧,不敢溃散。

    张纯耀武扬威,巡视三军之后,又对渔阳郡兵们喊话:

    今汉帝无道,阉宦弄权,正人失位,奸佞盈朝。

    百姓困苦,道义难张。

    亦有刘正,固步自疆专爱范阳,不济四方。

    渔阳久苦,不得天恩。

    天子张举,中庭得玺。

    顺天应命,应德定制于雍奴县城。

    同是渔阳人,该当图自强。

    拿起手中剑,一起走四方。

    众人与我,一路向东,先破邹丹,再灭公孙瓒。

    渔阳郡兵,群龙无首,又被张纯一番挑拨,愿意助纣为虐者,十之九。

    张纯渔阳整军,东进右北平,两败邹丹,声势浩大。

    张举御驾亲征,三战定代郡。

    三月之后,合兵雍奴县城,南下蓟城,打算定鼎幽州。

    幽州牧刘虞,亲督粮草,命令校尉孟益,于蓟城之北,盘山关口结寨。

    张举命张纯出战,雍奴大军,携战胜之威,力压汉军。

    张纯勇武,刺伤孟益。

    汉军抵挡不住,纷纷后撤。

    盘山失陷,蓟城北门大开。

    刘虞惊慌失措,困守孤城。

    好在南有范阳郡,西有上谷郡,都是兴汉军的地盘,倒也没有后顾之忧。

    然而请兴汉军增援,只怕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刘虞只好,表奏汉帝。

    郭嘉看着刘正,问道:“侯爷,难道这就是,兴汉侯府,回归幽州的契机吗?”

    刘正说:“是不是契机,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得大将军府的那位,点了头才成呢?”

    刘正看着,张举n的始末,心中在想,九大副玺,终于有三玺现世了。

    如今汉室两玺,暂且让汉帝拿着。

    本来刘正打算,让刺出动,盗取传国玉玺。

    又害怕会打草惊蛇,毕竟十常侍,虽然贪婪,但是他们不傻,知道传国玉玺的存在,其实是他们的护身符,肯定是不会,掉以轻心的。

    刘正和郭嘉,打算静观其变,静候佳音。

    让大将军府,替兴汉侯府,谋取回幽州的,方便之门。

    大将军府中,何进召陈群商议。

    何进问:“长文,兴汉侯府,就是鸡肋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留着吧,又如梗在喉。具体应该怎么处置,你拿个主意吧!”

    陈群说:“如今已经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