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镇北将军(第2/3页)兴汉使命

旧可以主宰,天下风云。

    就让你们去闹吧!

    朕累了

    刘正看着,颓废的汉帝,竟无语凝噎。

    过了很久,汉帝才说。

    十常侍跟了朕,作恶多端。

    天下士人,恨他们入骨。

    难道他们,就只能,陪着朕,一起死吗?

    张让等人忙说:“老奴等,愿意追随陛下,于九泉之下!”

    汉帝笑了,国事至此,唯有不全之人,方才显得,忠义无双。

    汉帝说:“你等可不能死,还得替朕看着,天下豪强世家,究竟会将汉室天下,祸害成什么样子的呢?”

    汉帝说完,又看向了刘正。

    左丰死了,他还活着。

    兴汉侯,就没有什么话,想要对朕说吗?

    刘正说:“身为十常侍的,张让等人,必须要死,这是给,天下人的,一个交代。”

    汉帝闻言,忙让张让等人,拜谢刘正的,救命之恩。

    张让等人不解,忙问其中缘由。

    汉帝让张让,自己领会。

    一刻钟之后,张让终于明白了。

    刘正的意思是,作为十常侍的张让,一定要,死给天下人看。

    张让说:“陛下,老奴记下了!”

    汉帝说:“朕走之后,两家太后,必定要拼个,你死我活。重耳申生。也不知道,谁是重耳,谁是申生,或许轮流做吧!呵呵!”

    汉帝让十常侍,尽量的,帮董太后一把,若是事不可为,则避祸幽州。

    张让恸哭。

    汉帝又说,离开皇宫之后,张让之名,不宜再用。

    十常侍幸存之人,一律赐姓刘。

    忠勇世无双,靖克诚骄傲。

    按照这个顺序,各领一个字。

    张让等人,按照亲疏顺序,依次上前,领字谢恩。

    汉帝交代好,后事之后,又对刘正说:“平定张举,朕许你万户侯,常设将军,以后的路,就得你自己走了。张常侍,拟诏用印。”

    张让亲自磨墨,汉帝激情手书。

    天子六玺,一个不落。

    传国玉玺大印,更是红透了人心。

    刘正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诏书:

    镇北将军,兴汉侯刘正,持节讨逆,平叛伪帝。

    特进征北将军,持节,督幽州诸事。

    晋爵特等侯,食邑范阳郡,一万二千户。

    钦此!

    诏书入密匣,平乱之后,方可启封。

    这是汉帝,给刘正的,最后一份诏书。

    由于是,中平五年二月,手书。

    又称:二月密诏。

    同时,这也是兴汉侯刘正,从汉帝手中,领受的,最后一份诏书。

    汉帝为了确保,诏书的合法性,特在遗诏中,加入了,这份诏书的,备忘录。

    张让等人,就是见证。

    刘正告辞离开之后。

    张让问:“陛下,为何特别的,优待兴汉侯呢?”

    汉帝回答说:“朕的理想,将由兴汉侯,逐一实现。这个赌注,朕愿意下。搏上一回,反正也没有损失。”

    张让等人,总算是明白了汉帝欣赏兴汉侯,愿意开方便之门。

    这就是所谓的立贤!

    刘正回到,兴汉侯府的时候,进驻西园的,剑兵团战士,已经在侯府校尉,列队等侯了。

    刘正出了门,高声说:“封府门!”

    存在了四年的,兴汉侯府,终于第一次,关上了大门。

    郭嘉打马上前,对刘正说:“侯爷,走吧!”

    刘正恋恋不舍的说:“别了,我的家!别了,洛阳城”

    刘正策马扬鞭。

    身后只留下了,一句话我还会再回来的

    郭嘉和陈到,紧随其后。

    身后一千,剑兵团战士,像是一片血云,席卷东方。

    袁绍东门送行,曹操躲在角落里,不肯现身相见。

    袁绍说:“孟德,出来吧,你也应该,振作起来了。”

    曹操无奈,只得现身,城东十里亭,三人齐相聚。

    曹操问:“七郎,天下将乱,你我师兄弟,又该何去何从呢?”

    袁绍也说:“七郎,不如定个规矩如何呀?”

    刘正无奈,只好说:“两位师兄,天下很大,先拍苍蝇,再食麋鹿!”

    于是曹操专注兖豫,袁绍倾心雍并,刘正独享幽青,袁术南顾荆扬。

    陶谦只爱徐州,至于冀州,约定各凭本事。

    曹操苦笑着,自嘲似的说:“本初,七郎,现在说这个,是不是早了一些呀?”

    袁绍反问:“孟德,难道你没有信心吗?”

    刘正也说:“三师兄,你怕什么,西边是四师兄,东边是大师兄。把整块肥肉,给你独享。你还没有信心搞定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