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曹操投董(第2/3页)兴汉使命
他们跟随着太傅王允,大军从洛阳城的北城门入了城,直奔执金吾官衙。
在洛阳城中,与下了朝的董卓,不期而遇。
董卓见丁原意气风发,又见吕布:
生得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攘唐貌恺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跟随在丁建阳的身后,端是威风凛凛。
多年战阵厮杀的经历,让吕布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董卓一见吕布,心中甚是喜爱。
回到西凉刺史府之后,董卓找来李儒。
董卓说:“文优,我想做百官之首,你看可以吗?”
李儒说:“如今大局已定!”
虽然来了个丁原,但是整顿完洛阳北军之后,董卓军的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李儒建议:
西凉刺史董卓,迅速进宫觐见何太后,请封大将军录尚书事。
董卓大喜,立即准备进宫。
当时天色已晚,按制外臣不得深夜入宫。
然而当官心切的董卓,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董卓军,已经接掌了宫禁,戍卫皇宫的,正是中郎将董旻。
董旻违制,大开宫门。
董卓一路畅行无阻,很快就进入了长秋宫中。
当时何太后,正要宽衣解带,沐浴解乏。
听闻有外臣,闯入宫禁,吓得花容失色。
匆匆束带更衣,连头上钗饰都来不及打理。
就那样披头散发的,出来见了董卓。
董卓见何太后模样甚美,一时之间,心旌动摇。
色字头上一把刀,董卓似乎忘记了,来长秋宫的目的。
何太后见董卓不怀好意,于是就问他:“董刺史,兴汉侯的檄文,你应该没有忘记吧?”
董卓点了点头,那句话当然得记牢了祸不及家人,刑不上妇孺。
董卓说:“当然记得!”
何太后见董卓,依旧不肯死心,于是就说:“我一个妇道人家,你要做什么,我也反抗不了,你请便吧!”
何太后似乎认命了。
董卓反而犹豫了,兴汉侯的檄文,既是警告,又是对妇孺的保护。
关键是兴汉军的虎威,谁敢冒犯。
董卓知道,就算是自己做了什么,兴汉侯刘正,也是鞭长莫及的。
然而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一时痛快了,后患无穷。
一想起家中,那个娇俏可人的孙女董白,董卓就犹豫了。
何太后是好,但也比不上董白重要。
万一董卓军将来事败,今日怎么欺凌何太后,他日董家人必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罢了,这样的畜牲事,想都不能想啊!
董卓想到这里,忙下跪请罪说:“是外臣失礼了,请何太后恕罪!”
何太后听了董卓的话,才知道一场危机,已经消弭于无形了。
于是她就,问起了董卓,深夜独闯长秋宫的用意。
董卓这才想起来自己进宫是来求官的。
于是他就,合盘托出。
何太后说:“天色不早了,你还是先行退下吧!大朝会上,少帝会满足你的心愿。”
董卓心有不甘,迟迟不肯离开。
何太后见董卓不肯走,于是就说:“你想要的话,就进来吧!”
说完之后,转身回了寝帐。
何太后豁出去了,董卓若真是畜牲,自己也反抗不了,不如索性大方一些。
董卓这才恍然大悟,夜宿长秋宫,不管做与不做,流言蜚语,都会传遍天下。
既然连何太后都放弃了,为什么还要滞留长秋宫,坏了人家的名节不说,还会给家人遭致祸患呢?
董卓灰头土脸的离开了,回到刺史府中之后,有三名侍女遭了罪,才算暂时的,抒缓了心中的闷气。
大朝会上,少帝颁诏:
西凉刺史董卓,北邙山救驾有功。
稳定洛阳城中局势,扫除十常侍余孽,都有建树。
特加封董卓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加九锡总揽朝政。
特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奖励功勋,见证忠勇,以示汉室少帝,优厚大臣。
钦此!
董卓领了诏书,谢恩之后,又晋了朝会位次,再接受了百官的道贺之后,才心满意足了。
董卓得了尊位,对何太后的野心,又减轻了几分。
与此同时,执金吾丁原,加封太原侯,正式开府治事,与董卓军分庭抗礼。
下朝之后,丁原在执金吾衙门中,开始了新的任命:
原丁原军主簿吕布,升任执金吾府主簿。
原丁原军护军司马张辽,升任执金吾府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