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移师虎牢(第2/3页)兴汉使命
刘正舞动梨花n,阵前纵马,厉声高呼:“先帝弃世,子孙无能。”
少帝失位,献帝傀儡。
弘农王殁,天下震惊。
昔岁海昏侯失位,尚且能安度晚年。
如今献帝庶子夺嫡,受奸贼摆弄在前,加害血脉至亲在后。
既无德行,且缺仁心。
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有何资格南面而座,享受至尊荣耀。
诸侯联军,为了天下大义,誓必扫除董卓,问罪不肖子献帝刘协。
兴汉军上下,只为天下百姓而战。
诸侯联军上下,只为天下大义兴兵。
誓灭董卓,问罪不肖!
刘话音刚落,兴汉军上下,齐声高呼:“誓灭董卓,问罪不肖!”
这是刘正和兴汉军,在虎牢关战场上,向整个天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不仅董卓愣住了,连袁绍和曹操也吓坏了。
袁绍和曹操矫诏,都是以辅政之名行事。
刘正釜底抽薪,直接连献帝一起诛连。
这下就让曹操为难了。
这一次见面,底定了兴汉军的历史定位。
双方各自照本宣科之后,诸侯联军,各自回营。
虎牢关联军大营。
诸侯云集,共商大计。
曹操问:“七郎,弘农王已死,先帝遗孤,只有献帝一人。”
刘正反问:“这难道就是诸侯联军,向董卓老贼妥协的原因吗?”
各路诸侯,大义兴兵。
虎牢关战场上,大战一触即发。
既然反抗董卓的暴行,为什么又要承认献帝继统。
献帝刘协,作为董卓老贼的傀儡,为了至尊大位,不仅委身事贼,更是鸩杀兄长。
骨肉相残的悲剧,居然发生在眼前。
弘农王懦弱,也不及海昏侯的恶行多。
然而一朝失位,就连性命都不保了。
献帝刘协,作为骨肉至亲。
兄长尚且不能保全,还能指望他成为旷世明主,保护天下百姓吗?
献帝刘协,得位不正。
兴汉军上下,为了天下大义,绝不迎奉献帝。
袁绍问:“七郎,不尊献帝,又该以谁为主呢?”
曹操也说:“若是质疑献帝,这天下就乱了。”
也不知道会有几人称王呀?
又有几人称霸呢?
刘正反问:“谁敢称王,谁敢称帝,问过我了吗?”
刘正又指出,在座诸公,都是先帝的臣子。
先帝虽然走了,但是他依旧是天下共主。
兴汉军上下,敬奉先帝。
袁绍总算是听明白了大家都不想低董卓老贼一等。
毕竟大义之争,容不得半分妥协。
刘正的敬奉先帝,把献帝刘协,也拉到了臣子的行列,又让天下人,不以为兴汉军忤逆。
大家都是先帝的人,谁也不比谁矮半分呢?
袁绍接着响应:
袁绍军上下,敬奉先帝。
曹操叹了一口气,矫诏先帝,总比矫诏献帝,要名正言顺得多呀!
毕竟献帝刘协,受到董卓老贼摆布,要是诏命联军解散。
无论怎么样,都会后患无穷。
然而矫诏先帝,连献帝刘协,也不能置喙半个字。
曹操终于想通了,想要名正言顺的讨董,还是矫诏先帝靠谱。
曹操也响应:
曹操军上下,敬奉先帝。
袁术也想起了,西园酬功时的场景,立即响应:
袁术军上下,敬奉先帝。
陶谦看着徐州牧的大印,只能响应:
陶谦军上下,敬奉先帝。
孙策也响应:
孙策军上下,敬奉先帝。
其余诸侯,一致响应。
在盟主袁绍的主持下,刘正请出了二十尊孝灵皇帝灵位。
各路诸侯,自请一尊,约定供奉。
并且约定:
非开疆拓土大功者,不得请封王爵,违者,天下共讨之!
这是刘正给各路诸侯的野心,加上一道枷锁。
曹操有些后悔莫及,占据中原腹地的曹操军,想要封王,难于上青天。
然而诸侯共约,才颁行天下,居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顶风作案称帝。
建安元年十月,刘焉在益州大兴土木,整饬宫殿。
以“烈”为号,昭告天下。
刘正遣史阿入蜀,历时一月,牺牲刺客十一人,取刘焉首级而回。
天下诸侯慑服,再也没有敢妄自尊大者出现。
这是尊奉先帝的后遗症,刘焉用命向世人宣告:
称帝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刘正回到兴汉军大营之后,立即召集文武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