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董卓之死(第2/3页)兴汉使命
军何进的地位之后,就会万古长青。
十日卜。合起来就是一个“卓”字。
不得生。意思是步入圣人之列,永垂不朽。
整首童谣的意思是说:
大将军何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那个叫董卓的人,更胜一筹,头顶上没有人了,唯有苍天。
好一个李肃,这一番雄辩之辞,倒也能够自圆其说。
关键是董卓爱听呀!
董卓大喜,命令厚赏村民。
随后,车驾继续起行。
李儒的又一番布置,让李肃给巧妙的利用了。
长安城,尚书令府。
李文说:“大人,太师的车驾,距离长安城不足三十里了。”
李儒问:“怎么可能呢?”
难道是飞熊军发生了变故,不再效忠太师董卓了吗?
李文忙解释:
有人向董母进言,是第一番劝谏。
董卓夜宿凤仪亭,不知道经历了什么事情呢?
董卓居然起了个大早,朝长安城赶来。
先是车轮脱离了车驾,被李肃巧言令色,以“辞旧迎新”的说辞,给糊弄住了。
再是:马断辔头,逃亡深山!
李肃又是巧舌如簧,以驽马知趣的谎话,哄得太师团团转。
童谣一事,李肃居然把死的,都说成了活的。
李文问:“大人,您四救太师,可惜事与愿违,咱们应该怎么办呢?”
李儒说:“直接下猛药,提醒太师,小心吕布。”
李文忙出去安排了。
当董卓的车驾快要抵达长安城的时候,王允和吕布带着文武百官,郊迎董卓的车驾。
李文安排的人,化妆成道士,用一个丈余的旗幡,上下两端各写一个“口”字。
两个口合起来,就是一个吕字。
李文想用这样的方式提醒董卓,吕布有变,万事小心。
董卓遥指旗幡,问王允说:“王司徒,此幡又有什么说辞吗?”
王允回答说:“太师,两口为吕,顶天立地,应该是吕布将为董氏朝堂的支柱。”
董卓闻言大喜,忙对吕布说:“奉先勿忧,待我登上皇帝位,你便是总督天下兵马的大将军。”
吕布当众拜谢,迎董卓入太庙驿庭安置。
为什么不进太师府呢?
太师府的规格,虽然位极人臣,但是终究是臣。
太庙驿庭,接待的是储君。
王允这么做,就是想隔离董卓和李儒。
李肃已经书信说明了,一路之上的变故。
王允怕节外生枝,就不给董卓回太师府的机会。
长安城,尚书令府。
李文说:“大人,天意灭董,人力已经无可挽回了。”
李儒说:“让侍中董璜,带领百飞熊军,随行保护太师。”
李文忙命信使向董璜传令。
李儒把尚书令的印符装入匣子中,放在了书案之上,又封存了一应文件。
这才带着李文,离开了尚书令府,前往陈仓牛辅军中避难。
建安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长安太庙,受禅台前。
董卓盛装出行,董璜带着百飞熊军亦步亦趋。
吕布侍奉在侧。
董卓刚要迈步登上台阶。
司徒王允,手捧献帝诏书,大声宣读。
诏书:
贼臣董卓,妄争天命,金瓜武士,奉诏讨逆。
钦此!
董卓大怒说:“奉先,诛杀王允,封你为王。”
吕布置之不理,面向受禅台,扬起方天画戟,大声喝喊:“奉诏讨贼!”
高顺何在?
陷阵营何在?
速速诛杀董卓余孽,不可放过一个。
百陷阵营,对阵百飞熊军。
董璜仗剑高呼:“飞熊军的弟兄们,吕布谋逆,想要伤害太师,大家奋力杀贼哪?”
董卓退入飞熊军阵中,静待厮杀。
飞熊军虽然没有马,飞不起来,但是熊字还在,力量还在。
步战,依旧是一支劲旅。
高顺举刀,开始了陷阵营的复仇之旅。
董璜仗剑,誓死捍卫飞熊军的名声。
激战一刻钟,陷阵营落入下风。
吕布终于忍不住了,加入了战团。
赤兔马纵横突破,方天画戟上下翻飞。
步战的飞熊军,血肉横飞。
董璜螳臂当车,被方天画戟捣成了肉泥。
飞熊军无路可退,血战不休。
张辽等健将,加入战团,各逞威风。
一个时辰之后,陷阵营终于剿灭飞熊军,自身伤亡三百余。
幸存的陷阵营战士,上前围攻董卓。
董卓虽然颓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