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李傕兴师(第2/3页)兴汉使命

,廷尉议罪,就遭遇了蛮横的击杀。

    我等有功人士,更是无罪诛连。

    道义何在?

    法律何在?

    王允理屈词穷,毕竟能光明正大的定罪董卓的人,只有廷尉。

    王允专权之后,为了巩固权势,故意将廷尉边缘化了。

    王允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意气用事,居然坏了国家的法度。

    就连王允本人,也落下了一个无故擅杀朝廷大臣的罪名。

    李傕以廷尉为突破口,居然找到了王允擅杀董卓的破绽。

    这样一来,就显得西凉铁骑理直气壮,长安城守军反而成了叛逆。

    长安城中的守军,本来就是心怀鬼胎,各自打着小算盘。

    如今豪强掌握了王允的把柄,自然会想办法侵吞长安城中的王家产业。

    王允携诛杀董卓之威独揽大权,文武百官都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了。

    毕竟王允代表着大义,是诛杀董卓的第一功臣,长安城中的豪强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然而李傕的一番话,直接打中了王允的要害。

    长安城中的豪强们,这心思又活了。

    反正董卓已经死了,至于是不是有罪,其实根本就不重要。

    再说主持诛杀董卓的是王允,文武百官们没有沾边。

    长安城中的豪强们,更是与董卓的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时移事易,现在的斗争对象换成了王允。

    然而司徒王允,秉持国家大义,诛杀国贼董卓。

    这领头人的光环,让豪强们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事情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

    本以为王允的形象无懈可击,然而漏洞却出现了。

    这廷尉议罪的缺失,居然令王允手中的大义开始摇摆不定了。

    太师董卓,怎么说也是百官之首,按照正常的程序。

    第一步是去官罢职第二步是廷尉议罪第三步才是诛杀。

    然而董卓死的时候,太师之位并没有明诏罢免。

    这可就耐人寻味了,也就给了蠢蠢欲动的豪强们,搅乱朝政的机会了。

    王允见身边的豪强私兵们面色有异,就知道诛杀董卓并没有法理上的依据,长安城中的豪强们,又动起了歪脑筋了。

    王允开始头痛了,本来刚刚稳定下来的朝廷,又会风起云涌了。

    献帝会如何选择呢?

    王允心里就更没有底了。

    自从光武中兴以来,君臣同心就是一个传说。

    王允开始绝望了。

    王林建议说:“司徒大人,既然说不过,那就打吧!”

    王允点了点头说:“好!”

    王林当即传令长安城守军,对着李傕的位置放箭。

    李傕回归本阵之后,勃然大怒。

    命令西凉铁骑,抢攻南门。

    西凉铁骑得了将令,专门盯住了长安城豪强们的私兵厮杀。

    豪强私兵,各自为战。

    西凉铁骑这一针对。

    王林的司徒府私兵,就成了救火队员了。

    然而一盘散沙的长安城守军,面对穷凶极恶的西凉铁骑,那代价可不是一般的大。

    当王林击退李傕的时候,长安城南门上的豪强私兵,除了司徒府的人之外,大部分都战死了。

    李傕趁机退兵,让豪强们可以尽情的找王允麻烦。

    李傕一攻长安城,以国丈伏完的私兵损失最大。

    伏家的私兵统领,为了推卸责任,和其他几名豪强私兵统领一合计,决定诬陷王林。

    以伏完为首的长安豪强,为了明正言顺的让王允割肉赔罪,直接带着人到司徒府兴师问罪。

    王允无奈,只得加倍赔偿损失。

    伏完心里清楚,王林要是呆在军中,其他的人根本就没有可能染指兵权。

    毕竟王林的勇武,自从并州铁骑离开了之后,说是长安城中的第一人也不为过。

    伏完也想拿到长安城的控制权,于是就借题发挥,要求王允严惩王林。

    王允无奈,只得将王林革职,勒令在司徒府中反省。

    伏完等人心满意足的走了。

    王林问:“叔父,咱们就这样妥协了吗?”

    王允叹了一口气:“林儿,去找你姐夫吕布,让他回兵长安城。”

    王林大惊失色,忙问为什么呢?

    王允直接指出,豪强们这样一搞,长安城守军的心就乱了。

    临阵换将可是兵家大忌。

    然而豪强们为了一己私利,居然在大敌当前争夺兵权。

    想要依靠豪强守护长安城,只怕是镜中花,水中月呀。

    王林说:“只要叔父下令,那几只土鸡瓦狗,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三两下的功夫而已。”

    王允摇了摇头:“司徒府已经陷入了,无罪擅杀朝廷重臣的漩涡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