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王允捐躯(第2/3页)兴汉使命
李傕、郭汜拔剑在手,叱间:“董太师犯了什么罪呀,居然不经廷尉议定而秘密杀害呢?”
王允说:“董卓贼的罪过,弥天亘地,不可胜言!”
那日董卓老贼伏诛。
长安士民,皆相庆贺,你们难道就没有听说过吗?
李傕、郭汜质问:“一派胡言,太师要是真的有罪,怎么可能不明正典刑呢?”
王允大骂:“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既然落到了你们手中,唯有一死而已!”
郭汜挺剑便刺,把王允杀死在了皇宫大门口。
关于王允的事迹,史官有诗称赞: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郭汜杀了王允,还不解气,于是就派人将王允宗族老幼,尽数收押。
郭汜本来打算全部杀了祭奠太师董卓,突然想起了兴汉侯刘正当年的檄文。
于是就下令男丁为奴,女眷入军营侍奉有功将士。
处置完王允宗族之后,李傕、和郭汜寻思着,既然已经反了,不如杀掉献帝,自己登基做皇帝。
郭汜说:“既然走到皇宫口,不杀献帝谋求大事,更待何时呢?”
郭汜挥动长剑,吩咐西凉铁骑攻打皇宫。
张济说:“万万不可。”
今日若是杀了献帝,恐怕天下之人,是不会服气的。
不如仍旧奉献帝为主,赚得天下诸侯进入长安城。
先剪除羽翼,然后杀掉献帝,天下就是咱们的了。
李傕、郭汜听了张济的话之后,认为言之有理,这才收起了杀心。
献帝站在宣门楼上,见西凉铁骑聚而不散,于是就问:“王允都已经死了,西凉铁骑为什么还不退走呢?”
李傕、郭汜说:“我们为了汉室法度,举兵诛杀王允。”
有功于汉室,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赐爵,故而不敢退军。
献帝为了打发走西凉铁骑,于是就问:“你们想要封什么样的爵位呢?”
李傕、郭汜和张济三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
张济与樊稠交好,西凉铁骑中人尽皆知。
于是他就替樊稠也写了一份。
献帝无奈,只得一一照准。
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
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
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领兵屯郿坞。
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武关。
其余西凉铁骑等大小将领,各为校尉。
李傕等人心满意足,然后谢恩。
西凉铁骑退出了长安城。
本来皇甫嵩已经草草安葬了董卓。
不料在皇甫嵩死了之后,豪强们却掘出了董卓的尸身,再次虐尸。
这一次,连皇甫嵩的尸首也没有放过。
李傕为了标榜自己,于是就令追寻董卓尸首。
耗时十余日,只获得了一些零碎皮骨。
李傕无奈,索性就以香木雕成形体,安凑停当,大设祭祀。
为了表达对董卓的尊崇,李傕用上了王者衣冠棺椁,选择了黄道吉日,迁葬长安城西。
下葬之后的那天晚上,天降大雷雨,平地积水,深达数尺,霹雳震开了董卓的棺椁,将尸首提出了棺外。
其实这是负责守夜的伍习在捣鬼。
伍习是伍琼的侄子。
他受过叔父伍琼很多恩惠。
后来伍琼当殿被杀,伍习就开始深恨董卓了。
如今天助伍习,这才借着雷电天气的掩护,制造了天厌董卓的假象。
李傕只好等天气晴朗之后,再度下葬。
当天夜晚,伍习又故伎重施。
当第三次改葬的时候,伍习干脆下了狠手。
用猛火油把董卓的零皮碎骨,以及那香木尸身,统统化为了灰烬。
这样一来,董卓想要入土为安,根本就不可能了。
然而伍习的恶行,却被郭汜有所察觉。
只是伍习骁勇,郭汜才没有声张。
就这样,长安城又回到了西凉铁骑的手中。
远在金城的韩遂,听说李傕等人把握朝政,却是犯起了红眼病。
韩遂带着健将,又力邀马腾,一起东进,打算李傕等人而代之。
马腾也觉得勤王之名封侯快,于是就纠合数万人马,与韩遂一起屯兵陈仓。
尚书令李儒,再度用计,马腾三战而败,孤身逃回了陇西。
韩遂自负智计,率领大军继续东进。
李儒一把火,烧得韩遂大军崩溃了。
樊稠趁胜追击,一直到了陈仓附近。
韩遂势单力薄,于是就以同乡之谊求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