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损公肥私(第2/3页)兴汉使命

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

    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大概的比例是十个人来养活一个闲置人口。

    要是人口流失,种田人的压力就会上升。

    要是达到了以五养一的极限之后,曹操军只怕不用别人来攻打,就得自行崩溃了。

    诸侯之间,首先拼的是军力,然而到了最后,还是要拼经济实力的。

    饿着肚子打胜仗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

    曹洪这才知道,原来粮价事关人口动向。

    兖州nn,百姓就得向四方迁移。

    虽然安土重迁,但是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曹洪说:“主公,我错了,我现在就去放粮。”

    曹操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已经迟了。”

    倘若不是曹洪自作主张,凭借着斩杀边让和张邈的余威,趁机放粮平抑粮价。

    豪强在惊惧之下,不敢忤逆曹操军。

    这场兖州nn,自然就可以消弥于无形。

    然而曹洪这么一闹,曹操杀人立威的目的就成了一个笑话。

    豪强以曹洪为榜样,把曹操给逼上了绝路。

    曹操如何处置曹洪,将直接关系到曹操军的粮食政策。

    荀彧说:“主公,为了粮价,必须要当机立断。”

    曹洪问:“文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荀彧忙解释,想要平抑粮价,就得杀人。

    而此番炒作粮价的人,就是曹洪。

    如果曹洪不死,豪强就会继续的囤积居奇,曹操军投入多少粮食进入市场,就会被豪强分食得一干二净。

    以曹操军目前的粮食储备,跟豪强展开粮价争夺战,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也就是说,正常的商业手段打压豪强,是行不通的。

    然而要使用法律手段对豪强进行摧残,曹洪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荀彧总结说:“杀死曹洪,兖州nn自解。”

    不杀曹洪,等到百姓流失过半之后,豪强为了保住剩下的人口,也会主动的平抑粮价。

    毕竟高价粮没有了市场,豪强在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之后,当然得想办法留住必备的人口。

    有粮食缺口的存在,粮价才有炒作的余地。

    要是兖州没有人了,粮食缺口就会缩再想炒作也没有人买单呀。

    戏志才说:“主公,文若的话在理。”

    死一个曹洪,那是在向豪强表决心。

    为了留住人口,杀人的刀是绝对不会犹豫的。

    想要成就大事的人,至亲也是可以牺牲的。

    曹洪的死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可是依法治理兖州的最好宣传手段。

    豪强再想对抗曹操军政策的时侯,就得掂量掂量了。

    曹洪听到这里,就知道祸闯大了。

    曹洪大礼nb曹操,义正辞严的说:“主公,我愿意赴死!”

    只是家人无辜,还请代为照料,毕竟同为曹氏子弟,打断了骨头也是连着筋的呀。

    曹操的枭雄本色,这一刻就展露出来了。

    曹操说:“子廉,不用跪了。”

    兖州虽然名为曹操军治下,但是有名无实。

    如今的兖州,依旧在豪强的控制之下。

    曹洪就算是不犯错,别的豪强也会拿曹家的人大做文章。

    他们总得找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来光明正大的反对曹操军颁布的政令。

    曹操军发展至今,最大的倚仗就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

    倘若不讲亲情斩杀曹洪,心腹之人离心离德还是小事。

    一旦豪强以讹传讹,天下人就会没有安全感。

    恶名一旦传出,就不会有人主动投效曹操军了。

    诸侯发展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曹洪按律当诛,然而以曹操军的实际情况来说,杀了之后就会断了根基。

    世人不会去深究曹洪的罪过,只会认为魏武侯曹操苛待臣属,滥杀功勋大将。

    更何况曹洪在函谷关追击战中救了曹操一命。

    这可是救命之恩。

    无论曹洪犯了什么错,哪怕是谋反大罪。

    于情于理,曹操都不能杀害曹洪。

    否则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肯定是逃不掉的。

    更可怕的是曹洪功勋卓著,要是性命不保。

    只怕曹操军上下,会人人自危。

    这有功之人都得死,那无功之人岂不是都要必死无疑。

    曹操说到这里,有些绝望的看着戏志才。

    曹操问:“志才,这回真的是左右为难了,你有什么办法吗?”

    戏志才回答说:“主公,不如学兴汉军的做法,放逐海外吧!”

    荀彧直接指出,兖州地处中原腹地,只要曹洪活着,其他的豪强就会怀疑曹操军的执法力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