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俘虏事件(第2/3页)兴汉使命



    刘正看着手中的消息,心中却是在不断的琢磨着这个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坏人。

    刘正问:“子龙,白马军负责看押乌桓俘虏,你可是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赵云回答说:“王爷,要不兴汉军让步一下,准许乌桓俘虏按照乌桓人的习惯进食。”

    刘正听得直皱眉头,这还真的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的多。

    乌桓突骑都做了俘虏,还有人要求兴汉军让步。

    难怪乌桓人强盛的时候抢掠汉人百姓,衰弱的时候也可以找汉官扶养。

    难道为了所谓的王道虚名,就可以对乌桓俘虏让步了吗?

    庞统说:“王爷,国有国法,军有军规。”

    既然乌桓俘虏犯了军法,那就得按律处置,咱们不是冤大头。

    乌桓俘虏身在福中不知福,那就二选一吧!

    赵云大惊失色,大声说:“王爷,万万不可,他们可都是俘虏呀!”

    马超忙问:“士元,什么是二选一呀?”

    庞统只好给马超普及乌桓俘虏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这是十几年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二选一,顾名思义就是从两个人中选出一个。

    被选中的人,就会被直接杀掉的。

    既然俘虏闹事,那就是不想活了。

    兴汉军又何必在乎敌人的生命安全呢?

    刘正问:“子龙,你有办法安抚乌桓俘虏吗?”

    赵云回答说:“王爷,我没有办法在不让步的情况下,维持俘虏营的安定。”

    可是作为王者之师,兴汉军为什么就不能让步呢?

    庞统说:“子龙,俘虏进了兴汉军大的营,就得遵守兴汉军的军规,这是原则问题。”

    既然乌桓俘虏选择了闹事,兴汉军就不能手软。

    让兴汉月报的随军记者,把乌桓俘虏浪费食物的场景画下来,再配上真实的数据。

    不用夸张,实事求是就好。

    兴汉军虽然可以善待乌桓俘虏,但是绝对不会作任何形式的让步。

    既然当了俘虏,那就得有服从管教的觉悟。

    刘正说:“子龙,二选一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辽东属国的战事还在继续,昌黎城中还有十几万乌桓人。

    咱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乌桓俘虏的身上。

    执行吧!

    你要是不愿意,就换孟起上吧!

    兴汉军的军威,不允许有任何的亵渎。

    赵云终究还是没有领会慈不掌兵的精髓,刘正的心情有些不好。

    努力的培养了十几年的常山赵子龙,到头来居然是一个残次品。

    刘正突然有了一种挫败感,改造好了郭嘉,改造好了贾诩,改造好了鲁肃,通通都是文臣。

    至于最在意的武将赵云,居然改造失败。

    刘正很伤心,赵云居然想跟乌桓俘虏妥协,这是一个统帅应该有的思想吗?

    刘正叹了一口气。

    赵云听了之后,似乎福至心灵的想到了什么。

    赵云说:“王爷,看守乌桓俘虏是白马军的任务。”

    既然乌桓俘虏出了问题,白马军难辞其咎。

    二选一的事情,我亲自去办。

    刘正点了点头,看着赵云离开的背影,心中也有几分难受。

    庞统说:“王爷,你不应该逼迫子龙的。”

    刘正幽幽的说:“士元,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呀!”

    兴汉军地跨四州,需要更多的统帅之才。

    赵云必须要成为优秀的统帅,这是他作为兴汉军第一大将的责任。

    征东将军,必须要有足够的功勋相匹配才行呀。

    慈不掌兵,是每一名统帅的必经之路。

    这回是让不服从管理的乌桓俘虏去死。

    也许到了下一回,就得把身边的兄弟往死路上推。

    为了顾全大局,有些事情却不得不做。

    在白马军的铁腕镇压下,二选一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随着赵云的一声令下,四万乌桓俘虏人头落地。

    为了避免发生病变,赵云直接让剩下的乌桓俘虏搬运尸体,焚烧之后在凹地的边缘挖坑掩埋。

    乌桓俘虏真的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居然敢把兴汉军当冤大头挑衅,换来了四万颗人头落地的结果。

    剩下的乌桓俘虏终于老实了。

    兴汉军可不是软柿子,既然乌桓俘虏想死,那就多死一些吧!

    赵云站在高台上,看着来来回回忙碌的乌桓俘虏原来战场之外的杀戮,更能震慑人心。

    赵云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似乎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可以考虑战略层面上的东西了。

    这是由大将向统帅进化的标志学会取舍。

    就拿这次俘虏事件来说,死去的乌桓俘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