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忠义关羽(第2/3页)兴汉使命

定会约束杨奉的,这个哑巴亏,咱们只能咬着牙齿认命了。

    诸葛亮说:“主公,献帝已经没有力量统领汉室天下了。”

    作为汉室宗亲,一定得有新的忠汉立场。

    兴汉王刘正,一直坚持忠于先帝,对于献帝却是不闻不问。

    毕竟献帝是国贼董卓一手扶立出来的天子,说他是伪帝也是理所当然的。

    兴汉国不承认献帝这个伪帝,却也不攻讦他。

    这其实是一种极其高明的策略,天下诸侯王都在效仿。

    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任县王袁绍,宁愿让出洛阳城,也不愿意跟献帝捆绑在一起。

    献帝在别人的地盘上,只是一个捣乱的小毛孩子。

    在刘备军的地盘上,那就是一张催命符。

    咱们得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将献帝和文武百官送走。

    然而献帝打定了主意,要就食南阳地区。

    咱们好言相劝,能够把瘟神给送走吗?

    可是不送走献帝等人,咱们这几年的建设成果,就得拱手相让了。

    杨奉纵兵抢掠,就是咱们刘备军唯一的机会。

    设计诛杀杨奉,以及三万羽林军。

    不仅仅是为了敲山震虎,更是在为民除害。

    至于忠汉王的名声,以后再想办法恢复就是了。

    献帝滥封滥赏,却是让南阳府库买单。

    这就意味着咱们的军资会减少,除非咱们增加普通百姓的税赋。

    总之,献帝不能留在南阳,否则南阳就完了,主公也得步国贼董卓的后尘。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之后,心中就有了主意。

    然而徐庶存有异议,这可是大略之争,刘备得一碗水端平,于是就问:“元直,你说的办法是什么呢?”

    徐庶回答说:“主公,我还没有想好!”

    只是人无信不立,忠汉王府的大略也不可以轻易的更改,否则就没有机会逐鹿中原了。

    诸葛亮说:“主公,咱们要的是生存,只要联合南方四王,就可以静待时机。”

    南阳的局势已经恶化了,必须要拿出有效的手段,不着痕迹的驱逐献帝和文武百官。

    刘备说:“既然元直拿不出更好的方案,那就用孔明的方案吧!”

    诸葛亮建议刘备,让徐庶去郦县,协助虎威将军关羽,谋划杨奉和三万羽林军。

    徐庶万万没有想到刘备不仅放弃了忠汉王府的一贯政策,还选择了他作为执行人。

    万一东窗事发,徐庶和关羽两个人,就得做替罪羊。

    关羽是忠汉王的结义二弟,肯定是忠臣,徐庶就是唯一的贰臣了。

    诸葛亮为了摆脱南阳的危机,居然光明正大的算计了徐庶。

    不仅全盘否定了徐庶的大略,还让他成为新方略的执行人。

    用诸葛亮的话来说那就是刘备的刘就是大义,至于别的刘,刘备军不需要。

    徐庶满怀心事的离开了宛城,奉命北上执行驱逐献帝的计划。

    中山城,梅园。

    庞统和郭嘉坐在下首之位,与兴汉王刘正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辩论。

    庞统说:“奉孝不必危言耸听,孔明师弟不是那样的人。”

    郭嘉说:“士元,别傻了。”

    徐庶的忠汉方略被全盘否定,还得成为驱逐献帝的执行者。

    可以预见的结果是徐庶带着献帝和文武百官东进颖川,从此脱离刘备军。

    至于虎威将军关羽,前期可能会随徐庶一起行动。

    不过忠汉王刘备一定会有办法召回关羽,至于徐庶嘛,肯定是回不去了。

    庞统问:“王爷,你也认为孔明师弟会容不下元直师兄吗?”

    刘正说:“士元,我知道你们师兄弟同门情深。”

    不可否认,卧龙诸葛亮,是天下最完美的智谋之士和统帅。

    然而他身上的文人习气十分的严重,凡事追求完美,需要执行者不折不扣的完成。

    孔明长于政略,坐镇中枢一定会长袖善舞。

    然而他有两个致命的弱点:

    一是贪慕实际权势,喜欢作秀。

    就像他在舞阳的时候,为了处罚虎信将军张水,直接向忠汉王刘备自请削职。

    顺利的将慕名而来的马谡,送上了将军的宝座。

    据说那马谡与诸葛亮同岁,谈起兵书战策的时候如数家珍,堪比先秦战国时期的赵括。

    诸葛亮与马谡坐而论道,两人引为了知己。

    虎信将军张水,不堪受辱,直接弃职挂印而走。

    没有想到诸葛亮居然派人捉拿。

    张水归案之后,诸葛亮又不顾忠汉王刘备的书信求情,坚持将曾经的虎信将军开刀问斩。

    鼎鼎大名的诸葛亮,为了独揽大权,居然一个自请削职处分,就弄死了忠汉王五虎将之一的虎信将军张水。

    刘备大失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