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曹操奉汉(第1/2页)兴汉使命

    刘正在梅园的东方禁苑里大兴土木,准备盖起一座可以容纳三千人的梅园小学。

    小学的校长,刘正让东方宝珠担任。

    为了保证一碗水端平,他又在北方禁苑里建起了梅园中学。

    中学校长就让轩辕无双的侍女轩辕巧儿担任。

    同样是三千人,教授各类学问和生活技能。

    其中最优秀的学子,经过考核之后,将获得北山大学,或者是南山大学的就学资格。

    这样一来,以同窗为纽带的下一代官员体系,就是以刘立为中心的第二代文武集体。

    刘正并没有直接插手两所学校的组建工作,而是交给了甄宓去安排。

    这代表着刘正的施政理念。

    甄宓掌女儿国,重商是摆在第一位的。

    郭颖执掌兴汉月报,始终把百姓的需求,排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面。

    林小妖掌兴汉集团,让梅园的兴汉王宫,拥有了独立运转的财政体系。

    东方月掌梅园小学,教育得从娃娃抓起。

    轩辕无双掌梅园中学,这是刘正在打造一批亲近刘立的学生,用来完成承上启下的权力更替。

    兴汉国在不断的壮大,各级官员的成份,也越来越复杂。

    要是不能够调节其中的矛盾,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冲突。

    边关多军功侯,中原出献金侯,而政事堂独立的体系,作为沟通各个方面的桥梁。

    政略侯的存在,可以有效的调节中枢与边关的矛盾。

    关于军费的来源,刘正的打算是边关自筹,与中枢互惠互利。

    想要吃饱穿暖,封妻荫子,就得不断的对外扩张。

    纵观历代,拼命的把中枢的钱粮往边关送,边关回报的却是养寇自重。

    这是刘正不能接受的边防模式。

    在刘正看来,边境要开疆拓土,才能永葆雄风。

    中原得不断提升技术,对边关进行装备上的支持。

    这样一来,即便是边关想要独立,就得考虑中枢的态度了。

    装备的水平直接反应了中枢的掌控能力。

    东方月接替了庞统的任务,开始做起了传递情报的工作。

    刘正问:“小月,陈留方向有动静了吗?”

    按理说魏王的使者,应该回到了魏国之中。

    兴汉军的承诺可是有时效性的。

    要是曹操错失良机,只怕就要让天下人不耻了。

    拿下颖川,不仅可以拓宽魏国的生存空间,还能让赵王张扬处于曹军的兵锋之下。

    东方月说:“曹军已经动了,据说是魏王亲征。”

    陈留,魏王宫。

    曹操坐在黑色的王座上,看着文武分明的殿中大臣。

    长子曹昂以武将自居,做了武将之首。

    次子曹丕则身穿儒家冠袍上殿,成了魏国文官的代言人。

    曹昂迈步出列,大声说:“父王,如今魏国大义已成。”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要是与献帝的势力合而为一,谁主谁臣就不好说了。

    以强就弱,恐怕会让魏国内部不宁,徒生事端。

    儿臣反对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策,毕竟以臣克主,不论对错,都会留下千古骂名的。

    更何况献帝的为人,先有王师徒城下献身,再有大臣左灵,在洛阳家中被屠。

    郦县城郊,将军杨奉死于非命。

    然而作为人主的献帝,先是违心屈杀大臣,再有令功臣殒命荒山。

    这样刻薄寡恩的人主,谁敢迎奉呀。

    就连以忠汉为立国之本的刘备,也是巧妙的祸水东引,从而保全了南阳的根本。

    曹丕出列说:“大哥,富贵险中求。”

    陈留无险可守,关键是咱们还得面对兴汉国的重兵压境。

    贾诩的能力,魏军上下都领教过了。

    大家都应该明白仅仅是定陶城的那一支偏师,陈留都无法应付。

    北面的清河郡屯兵七万,其中有四万是身经百战的白马军。

    兴汉军已经解决了乌桓人和辽东问题。

    就连大草原上的鲜卑人,面对并州铁骑的步步紧逼,也只能苟延残喘。

    兴汉王在冀州屯兵三十万,还有一支十万铁骑的机动部队。

    那支部队就住在界桥城中,向西可攻魏郡,西北直击邺城。

    南下就是东郡了,白马城中的三万魏军,自保尚且不足,对于挡在头顶上的田家残部和陶升,根本就做不到有效的支援。

    新年伊始,兴汉王梅园聚将,可是定下了大军西进的策略。

    至于倒霉的人,只会是以下四家:

    黑山王张燕,无极城外的罪冢,直接宣判了黑山军死刑。

    张燕要么拒险而守,要么西进并州。

    山中出产有限,又需要养活百万军民,困守黑山的结果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