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0章 内外兼修(第1/2页)兴汉使命

    李药望着争得面红耳赤的众人,忍不住的说道:“各位,对于病人来说,损**体的根基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咱们这些医护人员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两权相害取其轻而已。大家不要本末倒置,把自己的医者之道给绕迷糊了。”

    李药的话,倒是引起在与会众人的共鸣。一个人生病,就意味着身体的元气注定会遭受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损失才是关键。特别是战争年代的救治环境多有突发事件,以最快的速度治疗病人,肯定是首选。

    外科手段治病,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抑制病情。

    内科手段的效率,不足以应对人为制造的病人。

    特别是战场上的伤员,快速治伤才能满足战斗的需要。

    按照需求的原则,医护人员的攻坚方向肯定是如何提高救治速度。由此而产生的外科繁荣,肯定严重的挤压内科的生存空间。

    毕竟大家都很忙,根本就没有时间执行内科式的循序渐进调理策略。

    李药直接向众人阐述了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事实。内科以调理根除疾病,需要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不是普通人可以接受的。

    外科治标,效果立竿见影。普通人更容易接受。

    对于普通人来说,缩短治疗的时间和降低治病的成本才是首选。至于因此损失的元气,有机会就补补,没机会丢了也就丢了。

    刘正望着与会众人,提出了一套内外兼修的发展方案。

    即就是在富贵阶层推广内科疗法,治病以调理为主,固本培元相结合的循序渐进疗法。

    反正对于富贵阶层来说,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都不是他们需要顾忌的东西。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内科只要把握住了富贵阶层的需求,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巩固地位,传承技术。

    对于人口基数最多的普通人来说,外科疗法才是降低生病治疗成本的最佳方案。

    外科面向大众,不仅可以节省病人接受治疗的时间,还可以替他们省钱。x

    然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内科调理才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外科速疗,只是积累经验和名声的必经之路。

    神医之道,在于普通人的口口相传和衷心承认。然而真正支撑神医悬壶济世的力量,还是源自于富贵阶层的投资。x

    医者仁心,却也得选择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说句实在话,普通人的时间和金钱有限,若是按照富贵阶层的治病标准,一病就得倾家荡产。

    外科快速疗法,应用于普通大众,不仅可以提升救治的效率,还可以快速的推广。

    至于作为根本的内科调理,则需要在富贵阶层中站稳脚跟。

    内外兼修的具体操作流程,其实就是借助富贵阶层的力量,实现治病救人的理想。

    医者仁心,其实就是给予病人选择治疗方案的机会。

    外科追求效率,内科讲究圆满。如何选择,病人的经济实力才是关键。

    华神和李药,其实都是比较推崇外科手段。

    毕竟天底下的普通人占了绝对多数,在生病之后各有各的难处。从稳定民生的角度考虑,外科疗法更切合实际。

    然而外科疗法很难解决病根,治标不治本就会存在着无法避免的隐患。

    若是富贵阶层因此而蒙受损失,将会严重的影响医护人员的前程。

    普通人治标,富贵阶层治本,就是医护人员需要直面的现实。

    医学要发展,就得分别对待各个阶层。确保病人得到合理的治疗方案。既经济,又实惠。

    刘正决定把医护人员列为支撑大汉帝国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用经济运行的规则指导医疗技术的发展。

    这样一来,医护人员需要最先接触外科,待到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转内科。

    外科是基础,内科才是医护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普通医护人员,只需要掌握外科疗法的知识,可以尽快的投入实践,缓解底层医护人员的压力。

    当其中一部分人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就会转入内科实现质的提升。

    张机和孙仙,则负责制定内科的教案。

    这样一来,许昌城中就出现了外科学校,由华神和李药负责。

    所有的学员必须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外科快速疗法的技术手段。

    刘正审阅了外科学校的计划书之后,发现其中缺少了最核心的内容。

    敬业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入行的基本前提。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仅仅是敬业肯定不够。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其实是一种既对立又合作的关系。

    这样的特殊关系,需要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绝对信任。

    医护人员想要获得病人的绝对信任,就必须要把医德摆在首位。

    普通人都有从众心理,医护人员只有提升医德,才能让病人放心大胆的信任。

    刘正决定,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