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6章 文人相轻(第1/2页)兴汉使命
刘正终于驳回了内阁关于压制躺平建设兵团创造潜力的报告,不再为产能过剩制造焦虑。毕竟赵国正统立国之后,解决产能过剩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压制生产力的进步,而是通过开疆拓土扩大市场,消化多余的产能。
轩辕无双问道:“若是五大部洲依旧无法满足,咱们又该何去何从?”
郭嘉回答说:“产能提升永无止境,开疆拓土的基本国策也会永不止步。赵国不灭,开疆不死。”
刘正非常认同郭嘉的理念,毕竟这一次进攻河西李府,得到的地盘足以让南境大军的人不再内耗。
接下来还有河东郡的司马府等着赵军,赵军不能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想法,就不应该压制躺平建设兵团。
轩辕无双叹道:“郭大人,寰宇千府再大,也大不过人心。终有一天无地可拓,赵国还有希望吗?”
郭嘉反驳说:“人对世界的认知,会伴随着实力的提升不断拓展。以咱们现在的实力,五大部洲就可以确保纵横捭阖千年之久。或许千年过后,咱们又接触了全新的世界。也就是说当前咱们认为寰宇千府就是奋斗的顶点,或许千年之后会觉得只不过是起点而已。内阁当有布局寰宇千府之外的雄心壮志,而不是浅尝辄止之后就沾沾自喜,从而白瞎了太行书院给予的正统认证地位。”
刘正也没有想到,河西城的这一次会议,居然引发了文武之间的激烈冲突。
轩辕无双似乎已经说服刘正压制产能,却没有想到郭嘉轻描淡写的一番话,就推翻了内阁苦心孤诣制造的焦虑,从而恢复了赵国持续扩张的基本国策。
内阁受挫,轩辕无双的面子就不好看了。刘正为了安抚她,只得讪笑道:“郭军师说得对,赵国的扩张永不止步。这也就是说内阁也得保持开拓进取精神。反正赵军打下的所有地盘,都会纳入内阁的政务统筹。将军扬名天下,全靠一战之功。而内阁治政,则需要滴水穿石的功夫。这样说来,你们需要做的事情更多,名垂青史的机会更多。赵国的地盘越大,你们更有机会立德,立功,立言。将军们只负责抢地盘,建设的好坏全凭内阁规划。”
轩辕无双叹道:“大王,军人打仗,一战功成就可以持续吃老本文人治政,年复一年都得持续努力。或许这就是文武矛盾的根源所在。毕竟军人有机会战阵封侯,文人想要封侯千难万难。”
刘正苦笑道:“文人虽难以封侯,好官却车载斗量。文人乃是赵国治政的根基,军人是赵国拓展的根本保障。文武皆是国之基石,失之偏颇就会造成动荡。压制武将的确可以发展经济,可就如同三岁小人怀抱金砖过闹事,什么阿猫阿狗都敢生出觊觎之心。武将的确不能创造财富,可是他们的存在,可以确保文人的建设成果不会被他人抢走。”
轩辕无双听了刘正的话,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人皇峰有国无防的那段岁月。她终于明白了,压制军人的后果就是国中无敢战之兵,能打胜的仗,最好的结果就是打平有机会打平的仗,十之**会惨败。受到压制的武将一旦拼命,就会成为文人眼中不可控制的危险人物,不但立功无赏,还会受到变本加厉的钳制。
人皇峰早就吃够了文人压制武将的苦,轩辕无双故态复萌,看来是本性难移。
刘正下定决心,一定要引导轩辕无双接受文武并重的治国理念。同时在内阁中试行勋转制度,文人治政有功,完全可以按照军功办法进行授勋。勋转累积足够,便可封侯。
轩辕无双深知,文人最大的怨念就是治政一生,百姓口口相传其名,国家层面却没有任何的表示。武将只要一战功成,不仅得了名,还可以封侯,以至于持续享受和平建设的成果。
很多文人对于这样的结果很难接受,再加上无法感同身受武将一战功成的艰辛,因而就会一厢情愿的认定武将持续享受建设成果,就是对文人最大的不公平。文人把封侯困难的原因归咎于武将占了坑位,从而导致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
刘正说道:“文人封侯困难,在于治政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皆是利弊不显,无法做到精准量化。武将封侯容易,在于功劳量化之后可以轻轻松松的明码标价。对于武将来说,攻占一郡之地有多少功勋,随便找个人都可以根据军中赏罚制度说出个子丑寅卯。可是文人建设一郡之地,如何衡量功过,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刘正深知,人们常说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是说文人做官到了知府级别,即便是其人清正廉洁,他的家人依旧可以通过合法手段赚取10万两白银。至于那些擅长刮地皮的文官,其敛财能力就无法估量了。
这样一来,世人就会对文人形成一种无官不贪的恶劣印象。即便是有口皆碑的好官,在政治对手的眼中也有瑕疵。再加上文人相轻,无法量化的功绩就很难服众了。如此一来,文人想要通过治政功绩封侯,到了内阁环节就没有办法通过审批。
毕竟内阁成员起早贪黑处理政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们兢兢业业几十年都没有封侯,治理地方的人想要封侯,除非刘正绕开内阁以王命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