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父母的现状(第1/2页)华裔大负翁

    接下来的日子,姜启默就开始了“藏器于身”的生活,他每天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喝咖啡学英语、抽奖存技能书。

    姜启默对英语的学习速度也着实把其他人都给吓到了,在他们看来,第一天的时候姜启默只能说一些很基础的固定语式,第二天就开始能正常交流一些生活上的事情了,到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十天。

    姜启默现在的英语说得比堂弟姜启明和堂哥姜启东还要流利,听写方面更是甩了这两人九条街,第三代之中也就只有就读于航空高中的姜妍渝和他水平相近。

    然而,没有人知道姜启默为此付出了什么,那可是来自200年后的10袋装的咖啡啊。

    在这十天里面,姜启默也每天都把4235左右的积分拿来抽4次奖,每次有七分之三的几率中奖,除了第一天留下的一本通用技能书之外,他最终还抽中了17次奖品。

    通用技能书的积存方式也和姜启默想的不一样,它不是以数量计算,而是以时间来计算。

    加上原有的一本通用技能书,姜启默一共抽中12次通用技能书,每次的量都是一天,在系统的物品栏之中叠加起来就是显示为:通用技能书十二天。

    当天数多于一天的时候,姜启默使用通用技能书的方式就变成了和使用借入积分一样,他可以控制投入多大的量。

    除了这12本通用技能书之外,姜启默还得到了另外5本专项技能书,一本砌砖的专项技能书十天、一本厨艺刀工的专项技能书七天和一本电焊的专项技能书五天都即时使用掉了,剩下的两本分别是专项技能书体育,三天和专项技能书艺术,两天。

    直到现在,姜启默尚且不清楚这些技能书的技能类型有多少个,更不知道它们是以什么形式来分门别类,但他在使用通用技能书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似乎只要是他想得到的,通用技能书都有涵盖。

    12天的通用技能书,加上两本天数不同的专项技能书,还稍微懂得了砌砖、厨艺刀工和电焊,姜启默感觉很奇妙,更是无比庆幸他请求叔公确定债务关系的举动。

    4万美金,国际城的普通华人要超过4年时间才赚得到手,这笔钱对姜启默来说是巨大的数目,谁肯借给他?唯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他才能得到承担这一份债务的机会。

    “唯一的问题是叔公他们似乎过于高看我了。”姜启默想到了这一点:“现在大家都认为我在学习上面有强大的天赋,认为我是一个十天就能学会一门语言的天才,可是”

    “我并不是。”姜启默有点烦恼,牛皮吹大了,而且还实现了,这就有好有坏。

    好的是地位得到了提升,叔叔、姑姑他们愿意真心给出尊重,坏处就是大家过于高看姜启默,他却没了未来生产的咖啡,只剩下每天4次的抽奖和积累下来的技能书。

    但这个问题也不算大,因为外人只知道姜启默的英文说得挺流利了,具体记住多少单词却很难测试得出来。

    再者说,这种学习能力可以用其他理由来稍加推脱,姜启默现在终于是可以睁眼看一看美国了。

    姜启默选择了前往父母亲工作的餐馆。

    此时正值下午4点出头,出了门之后,姜启默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爷爷去世、离开祖国、得到系统、背上债务、学习英文,这些事情让姜启默应接不暇,也让他的心情和状态起伏不定,压力更是重如泰山。

    系统的出现是姜启默为之振奋的关键点,而且他现在终于过了语言这一关,行走在西雅图的街头时自然难免感慨。

    而且姜启默走在路上时,即便看到令他感到陌生的景物,他也再不会有彷惶,因为语言不仅仅是语言。

    众所周知,语言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是因为它包含有相应的人文和历史知识,精通汉语的人必定知晓大部分华夏文化,精通了英文的人也肯定能从语言之中读懂相应人群的观念。

    如果没学会英语,在看到西雅图街头形色各异的人种和各种比老家都要高大洋气的建筑物之时,姜启默的心态很难保证平稳,现在嘛他只当这些景物是应证知识的因素。

    走过陆公街,到达国王街,再过了大约两百米就是叔公家的中餐馆德义楼的所在。

    姜启默来过一次德义楼,他记得那是一间租下两层楼的餐馆,一楼是前台、厨房、仓储的地盘,二楼有一些包厢和一个宴会厅,平时没有人在德义楼举办宴会的话,宴会厅就会拿简易屏风分割成一个个半封闭的就餐区域。

    父亲在德义楼厨房工作,母亲则是负责打杂和上菜,叔公那边给的薪水却是不低,是以姜启默一直没觉得有何不妥,直到他真的看见了母亲的工作场景。

    走进德义楼,迎面是前台,姜启默第一眼就看到了正站在那边给服务员下达指令的婶子卢淑虹,正准备打招呼的时候,他的眼光马上被厨房门口的一道身影吸引住了。

    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妇女搬着高约一米的深蓝色泔水桶,艰难的把泔水桶抬上推车之后,便用肩膀上披着的有点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