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风雪登州路(第2/2页)明末大英雄
繁华异常。只因为那处山峦乃是一座世人瞩目的金矿,黄金含量极大,足以排进全国三甲之列。
然而,在这个时代,那处山峦与其他连绵的山峦一般的寻常,只是莽莽大山极不起眼的一个角落,无人知晓,无人问津。它呈现出最原始的状态,静静地卧在那里,好像只为了等待肖剑的到来。
冬风寒,山野间的冬风更寒。
尤其在这个被后世气象学家称为“小冰河时代”的明末,这样的天气在肖剑的记忆中是极少出现的,山风如同长着无孔不入的手,钻入肖剑的儒服,打凉了里面的棉衣。
而他依然无动于衷,只静静地望着那座在他眼中已是金光闪闪的白色山峦,心中暗暗为日后做着种种盘算。
某一刻,他蓦然拨转马头,向山外疾驰而去,马蹄一路扬起玉沫样的山间积雪,如烟如雾,他再也没有回头看那山峦一眼。
......
雪下得那么深,那么认真,一路风雪挡不住远行的人。
当大明北方军事重镇登州府城的影子依稀透过渐渐清疏的飘雪出现在视野之时,肖剑放慢了马速。
前世,他曾来过多次,对此地记忆犹新。然而前世毕竟是前世,今生他却第一次于风雪中望见那座城,数百年的时差,物非人也非,万千前尘恍然如梦。
时间还早,他信马游缰缓缓行在通往那座城的官道上,想起了那个美丽而固执的女子,想起了那个口无遮拦而又天真的丫鬟。他知道她们在那里,因为登莱抚衙便在那里,但她们不知道他知道她们在那里,更不知道他要去那里。
这种想与情无关,与爱无关,更与男人、女人无关,若说有关,只关乎于这一场长途跋涉的风雪。
这样的天气,路上行人稀少,人们总是习惯地贪恋于温暖与舒适,非不得已,很少有人会如他这般踏雪远行。即便是无家可归的乞儿,也懂得寻一个避风的角落,点燃一堆可供取暖的柴火。
然而事实总会出现一些意外,就像漫漫风雪中出现他这样的人。
行不多远,遥遥望见官道之侧建有一亭,看见此亭,肖剑便知道此地距城只有十里,这便是常用做迎来送往的十里亭。
引起肖剑注意的并非那亭,而是亭中的三道人影,还有停在旁边的马与车。
渐行渐近,他的心神完全被亭中之人所深深吸引,更确切地说是被其中一人所吸引。迎客亭也好,离别亭也罢,聚散本属寻常事,但亭中三人所做之事,却与这两字无关。
有两名随从模样的中年汉子垂手侍立在亭边,一名老者正在亭中舞剑,剑影时而飘逸轻灵,如书狂草,时而凌厉迅猛,俨若杀伐。随着剑光摇曳,又有朗吟声夹杂其间,随着飘忽的冷风寒雪远远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