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产业转型(第1/2页)第七财团

    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企业领导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萌生出一些使命感和责任感。

    李优秀也不例外,作为捡到金钥匙的重生者,曾经的他也幻想着抱着一堆钱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可当他真正接手管理腾龙后,却逐渐的改变了初衷。

    特别是爱家等几个项目在他的主导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至此奠定了李优秀的自信,也彻底让李优秀摆正了**丝心态。

    腾龙集团人不多,加上腾龙特建以及周边产业集群,也才不到八千人。

    但这八千职工是要伸着手问李优秀要饭吃的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当然,李优秀现在这体量根本达不到兼济天下,但人得有梦想。

    作为站在风口上的猪,李优秀如果不抓紧机会飞起来,那就会被吹成傻叉。

    别看腾龙目前如日中天,但也被局限在了地产领域。

    周边各大产业集群,也只是紧紧围绕建设二字来发展的。

    单一的产业结构,显然不符合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发展趋势。

    就拿万达来说,人家不仅有地产,还有电影院,还有其他多种产业集群。

    而腾龙有什么?爱家平台还有那么一点多领域涉足的趋势,但大头还是在建筑行业上。

    并且在经手腾龙集团至今,李优秀也算是彻底体会到了,地产行业虽然经济规模大,但是投入更大,资金回笼慢不说,还得承担市场风险。

    修建一栋商品房大概会花一年的时间,而一年之内,社会结构和经济状态会产生无穷多种不确定因素和变化,所以李优秀又将地产业定义为了滞后性经济发展领域。

    互联网时代,如果不赚块钱、热钱,那将毫无意义。

    李优秀想要把腾龙集团做到全国顶尖水平,至少需要花费三十年时间,且并不是说三十年时间就一定能成,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很难保证地产行业不会凋零。

    就拿爱家平台来说,短短一年时间,就从两千万的投入变成了市值近百亿的全国性综合平台。

    如果李优秀现在转手把爱家平台卖掉,两千万变一百亿,足足翻了五十倍,那么地产集团资产想翻五十倍有多难?不亚于给太阳安个开关。

    于是,产业转型,成为了李优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李优秀始终认为:综合性多领域产业集群,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果产业转型成功,目前腾龙集团主导的建设领域,只会是产业转型之后,腾龙旗下的一个业务分支。

    无疑,李优秀想搞产业转型的路子是正确的,并且也是众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而这也是个瓶颈,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分水岭。

    转型成功的企业,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一飞冲天,从此鱼跃龙门。

    转型失败的企业,至此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迎来第二次发展的契机,绝大可能是逐渐凋零,最终破产。

    当然,还有一种传统型企业,他们不会考虑产业转型,而是一门心思想在一个领域深挖细挖。这种模式固然稳定,但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并且发展至巅峰状态,会构成一种垄断局面。

    而在国内,垄断性质是行不通的。

    就拿马大佬的支护宝来说。

    当时支护宝借助互联网经济的契机,一步步做大,最终几乎垄断了线上支付领域。

    最终就造成了一种结果,那就是人们的钱不在流入银行而是汇入支护宝。

    而银行属于国家控股,所以支护宝几乎就是变相的掏空了国.家经济储备,很大程度上,是损害了国.家对经济的管控.权。

    所以,在某大召开后,马大佬被相关领.导人亲切约谈,会后,那大佬直接宣布,支护宝被国.家收.编,直接受央.行监管。

    可想而知,腾龙集团如果一直走老路,且不说能不能发展到最巅峰,就算是能,恐怕最终结局也不会太圆满。

    所以,李优秀想要让腾龙集团更快的发展下去,产业转型也就势在必行。

    看着电脑屏幕上的产业转型企划书,李优秀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差一点什么。

    明年六月底之前,腾龙集团旗下所有业务基本都能完成资金回笼。

    那个时候,也是腾龙集团资金空前充裕的巅峰时期。

    “优秀啊,我通知你一声,十二月八日,咱们全国建协的颁奖典礼决定在蓉省举办,你是主角之一,记得准时参加。”

    电话里,梁怀林语气很亲和,给李优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关怀感。

    “好的梁老,我知道了。”

    李优秀点点头:“对了,梁老,腾龙发展到现在,我现在在考虑产业转型,能不能请梁老给我一点建议?”

    “呵呵,你小子的手脚挺麻利的,别人不知道的我可是听说了,现在蓉省建筑行业你是占了半边天了吧?”

    梁怀林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李优秀的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