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决定加入EWG(第2/3页)都市惊奇日记

从事商务管理的人,就该知道这堂课,其实对于学习商务管理系的同学而言,非常重要。

    徐中玉见所有人的学习兴趣不高,于是话锋一转,接桌讲道:

    “咳咳!”

    “鉴于大家的兴趣不是太高,我们来学习一篇上佳的古文吧!请把课本翻至九十六页吧。”

    同学们来了兴趣,然后所有人把课本翻至第九十六页。

    “哪位同学起来为大家朗诵一遍?”徐中玉讲完,抬头看向课堂。

    偌大一个课堂却没人敢举手,徐中玉脸色不悦,开始点名。

    “曹帆,你起来为大家朗诵!”

    曹帆无语,此刻他正掌控灵气,释放精神感应力,哪有心思朗诵古文啊。

    见曹帆无所行动,徐中玉脸上更加不高兴,心想道:“这就是获得过“大华国好公民奖”的曹帆,怎么如此混账,敢公然违逆我。”

    “曹帆!你没听到老师讲话吗?”

    全班同学都看向曹帆,心里都只有一个想法:“曹帆你楞着干啥?招惹灭绝师太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快起来朗诵吧。”

    南玲玲知道曹帆站起来朗诵恐怕不利于施展精神感应力,而且对于己身也恐有危险。

    于是她立马站起来,说道:“老师!我来吧,这篇文章,我会背。”

    徐中玉见南玲玲站起来替曹帆解围,心中对曹帆更为不喜,她只好说道:“好,你来朗诵。”

    南玲玲扫了一眼课本,发现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于是郎朗上口道: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南玲玲背诵后,全班同学皆惊!这篇愚公移山初中就上过课本,不过时隔六七年之久,南玲玲还能一字不漏的背诵下来,实在是记忆力超强。

    不过这则寓言又上了高等语文的课堂,此故事非一般寓言。

    徐中玉很满意,不过没让她马上坐下来,立刻问道:“南玲玲你来回答,此则寓言是何意义?”

    南玲玲不假思索开口道:

    “此文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

    其主题思想即恒道。

    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

    反映了大华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大华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另外,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

    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

    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的道理。

    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简单,但由于在情节的处理上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从矛盾相继出现的尖锐性上去显示复杂性,这样就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引人入胜。

    解决矛质,没有简单化,愚公说服其妻,不是以空话大话压服,而是靠众人拿出办法驳倒智叟,不是泛泛顶撞,而是据理而言。”

    徐中玉听到这里,脸上出现惊奇,当先鼓起掌来,惹得全体同学都鼓掌,表达对南玲玲的赞赏。作为班花,南玲玲长相一流,身材一流,现在连学识都是一流的。

    惊奇世界内梁馨雅和古雅芳也是一脸佩服的看着南玲玲,心里深深的佩服她。

    那条金色小蛇通过画面看见南玲玲后,眼神里出现一阵异样,不过却并未想起什么,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它似乎在哪里见过南玲玲?而且它从她身上感受到了强大灵气波动。

    徐中玉对于南玲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