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胆的决定!(第1/2页)民国之威震关东

    冯大姐虽然没有直说,但潜台词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了。就是,依然没有把药送出关外的办法。

    “那么大的地界,总能找出疏漏的地方。不行你们就多派点儿人过来,然后分批把药带走。”柳辰帮着出了个主意。

    “时间太长了,伤员们等不起。”冯大姐摇头。

    “那也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啊!”

    涉及到何勇,二林子显得格外激动,直接坐了起来。

    然后捂着抻疼了的伤口,火大说:“不行你们几个一人背上点儿,先送回去救急。剩下的在这儿搁着,有我们看着保证丢不了!”

    冯大姐的心里其实比二林子更急,可她只能耐着性子解释:“二林子兄弟,我知道你急。可重伤员不止何勇一个啊,大伙儿都等着眼下这批要救命呢。”

    “走火车!”

    柳辰忽然间冒出一句。

    “不行!”

    曹蛟瞬间明白了柳辰的意思,直接否决后解释说:“日本人早就开始死盯着铁路,不管是客车还是货车,盘查地都特别严格。”

    “他们不是所有的车都会盘查,起码不会严格盘查。”柳辰扯起嘴角,非常有自信。

    “为什么这么说?”

    冯大姐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她虽然和柳辰打交道的时间短,但对他的性格也了解了一些。知道没把握的事,柳辰是不会开口的。

    “往远东去的货车!”

    不是卖关子的时候,柳辰直接说出了重点。

    “往苏联去的车?”

    曹蛟的眼睛也是一亮,但随即黯淡了下去。

    摇了摇头:“苏联采购日用品的列车,日本人确实不会盘查,但是行不通。”

    “为啥?”

    宝顺和董承同时出声询问,只是两个人语气不同。

    曹蛟解释道:“往远东去的车,按照两国条例,日本人虽然不盘查,但火车只在沿途固定的几个大站,才会停留。”

    “而且停车的时间很短,补充完水和煤后,就会马上再次发车。离遵化最近的停车点,应该是唐山或者是天津站。我们就算把手头的药运到唐山,或者运回天津。”

    “且不说有没有办法弄上车,就算弄上车了,出关以后怎么办?”

    “火车每次停靠时,日本人肯定会全程看着,我们怎么卸车?”

    “谁说装卸货物,非得等火车停下啊!”

    这回都不用柳辰开口,宝顺就出言反驳了曹蛟的说法。

    开玩笑,要是只有在火车停下的时候,才能往下卸东西,那一溜鞭这两年还吃啥喝啥啊!

    一溜鞭不祸害邻里,两年来全凭苏联运送货资的火车,才能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有什么办法吗?”

    冯大姐一看宝顺满不在乎的神情,就知道事情肯定还有别的说法。

    “只要有足够的人手,把药弄上火车,根本不用去唐山或者天津去。你们那面要是提前能做好准备,也不用等火车停下,才能卸车。”宝顺自信满满地说。

    “快!具体说说!”

    冯大姐一把抓住了宝顺的胳膊。

    事情确实向宝顺说的那样,就七箱药,只要有人手,完全可以趁着晚上,在火车低速行驶的时候先弄到车顶,再用绳子吊进货箱。

    至于关外那面,游击队再找到一个同样火车会减速的地方,事先布置好软垫,到地方把药往下一扔,就算完活儿。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如果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多难点的。

    首先火车司机和押车的人都不是瞎子,所以理想中的车次,无论是行到装车的地点,还是行到卸车地点时,都最好是晚上。

    再一个,两面行动要事先协调好,尤其是接货的那面,一旦出错就会错过火车。

    那样的话,药可就跟着火车去远东了。

    虽然很困难,但作为眼下唯一的,比较稳妥的能把东西弄出关的办法。

    几个人只能就着这个方法展开了讨论。

    首先开往远东的火车是不经过本溪的,大家把卸车的地点圈在了相对较近的奉天周边。

    董承老家在杨士岗,他提供情报说,挨着杨士岗的东高力那片,有一段火车要连着过山洞和旱桥,所以会行得较慢。

    周围村子里的人,每到冬天都会蹲铁路边,等着有煤车经过时扒点煤,稍微打听一下就能找到地方。

    大家估算了一下距离,从一溜鞭经常动手的地段到东高力,火车刚好要开一天一夜左右。

    也就是说,这边晚上装货,只要路上火车不出意外,到那面时间还是晚上。

    确定了卸货地点,剩下的就是两面如何协同的问题了。

    打电话和发电报联系,肯定是不现实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派人回去送消息。

    这个任务,毫无疑问的落到了曹蛟和董承身上。

    俩人根据来时候的经验,判断赶回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