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妙对乐无穷(第1/2页)我竟然是李白
以后的日子,很平淡也很温馨,平淡是日复一日苦读,温馨是有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小妾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浪漫。
时间静静的流逝着,他的生活越发的平静。
每天的晨跑,除了雨天,他还是都坚持了下来,路上遇到的行人,已经没有人和他打招呼了!就像他是一个透明人一样!偶尔的议论声还会像以前一样,不经意的飘入耳中,只是已经换了说法。
“这就是李府三房的那个大傻子吧!”
“确实是够傻的!好好的官老爷不当穷折腾,害的他娘也跟着受罪!不孝啊!”
“一个丫鬟生的庶子,不怪他,怕是没那个命吧!”
“亲也退了,听说要被李府赶出去了,唉!都是自己做的孽!”
“我得告诉我家那小子,可千万别像这个不争气的一样!”……
他听的多了,已经不在意了!唯有每次经过门房时,福叔还是一如继往的谦卑,嘴里少爷长少爷短的叫着。遇到天气不好时,还好心的提醒着:“今天气不好,少爷别跑远了!免的二夫人担心!……”
这也算是,这冰冷世界里的又一丝温暖吧!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就到了景泰七年秋天。他越发的英朗了,剑眉下的星目中,更多了几许深邃。
坐在母亲的对面,沉吟片刻道:“娘亲,再过些时日我想上京去,我想参与明年的春闱,你看如何?”
母亲沉思了一会道:“白儿啊!这样平平淡淡的日子也挺好的,你不要心思太重了!再说了,你这监生的出身,能参加会试吗?还有这小雯的肚子,怎么四年了,也没点动静?你这一走……”
他笑道:“娘亲啊!你能不能别老是催催催的!别担心,一准会让你有孙子抱!我这么早去京师,就是去想想法子”。
母亲又担心道:“能行吗?万事别用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他用笃定的眼神看着母亲,笑道:“命里肯定有!你就准备好当状元娘亲吧!”
母亲嘴里笑着,脸上却有了一丝沉重,这应该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分别伤感吧!
后面几日,小院里比往日多了几分凝重,充满了离别的惆怅。
小雯也比往日更粘自己了,夫君长夫君短的,老是絮絮叨叨个没完。
他也只能耐心的安抚,甜言蜜语也是说了一箩筐。
母亲又在为自己赶制新衣,看着那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密密针脚,不由的双眼微微湿润,不禁想起了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心情,与自己是何其的相似,他告别母亲赴京会试,一举高中,又成就了他那首留传千古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自己能像他那样幸运吗?
李白在患得患失的心情中,告别了母亲和爱妾,踏上了赴京师之路。
马车行了一日,次日上午到了离京师不远的檀香山。
车夫说马车轴坏了,修好需要些时间,让他下车等一等。
他便下车活动活动筋骨,环顾四周,时值九月,漫山遍野的枫叶红的似火,一簇簇,一片片蔚为壮观。
信步向前走去,前方有石径,斜斜延伸进山中。走过石径,沿着石梯拾级而上,风景美不胜收。
看着看着,不由得陶醉其中,边走边看越走越深。
走了许久,前方一座风雨亭映入眼帘。
亭前一扁,上书“晚厅”二字,应该是取自“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似二月花”吧!
这是一座长廊式的厅子,应该是为观赏红叶的人,遮蔽风雨所建。
走进去只见长亭一边,绳子上一字排开挂着九副对联,有的是,大多都只有上联。
他若有所思的笑了笑,顿时明白了,这一定是附近隐居的文人墨客所为了。
古代文人郁郁不得志之时,有的就会选择靠近大都会的名山大川,或者名寺名观隐居。
当然,此隐居并非真正的隐居,因为在隐居过程中,他时常还会做一些引人注目,沽名钓誉的事情,以博得权贵阶层,或一些非常有潜力的人士的观注。
从而,渴望能有机会能一飞冲天。
这其实也就是,明朝版的“终南捷径”,只不过是终南山换成了檀香山。那也是因为都城,由长安换成了北京的缘故嘛!北京城里权贵多,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他收回散乱的思绪,看见了长亭另一边,整齐的摆放着墨纸砚,砚台上还有红云观字样,应该是,这隐士就隐在,檀香山中的红云观里。
再看向那悬挂着的对联,前几幅都是复字、叠韵联
所谓叠韵联,就是全部由同音字或部分由同音字组成的对联,看起来极难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