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第一桶金(第1/4页)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大牙心头一乐,天助我也!他笑着跟钱知府说道:

    “知府大人,公孙策昨天动身去湖南。咋地,他走了一天还没走出弘农城?还是咱们大明有飞机高铁了啊?”

    “何为飞铁?”钱谦益避重就轻,一本正经的求教道。

    飞机高铁被钱大人概括为飞铁,大牙觉得倒挺形象。等穿越回去,赶紧抢注一个“飞铁”商标去。飞机、高铁、跑车什么的,说不定那家用得着呢。

    冯侍卫收拢思绪,说道:“钱大人,你别扯开话题!公孙策既在此,速将他拿下!”

    公孙策拜于地上,听的一头雾水。师爷急得脑门直冒汗,低头不敢看知府吐烟冒火的眼神。

    适才的借口欠妥欠妥,怪我!怪我!

    钱谦益没法,你们都不顶事,只好我来擦屁股。

    他咳嗽一声,对公孙策说道:“你来干什么?”

    公孙策才听这小子说要拿下自己,警惕的看一眼冯侍卫。这小子什么来头?门外的魏良卿一伙的?魏忠贤那家亲戚?

    “禀府尊,属下刚从青龙山回来。”公孙策回复道。

    “你是不是捉拿青龙山劫匪去了?”钱知府引导他说话,千万别将实情道出。

    公孙策领悟过来。忙回复道:“禀府尊!小人带人前去捉拿陈老三,没想到青龙山上并无一人。不知那些贼寇逃到哪里去了。”

    大牙得意的坐在太师椅上,看着两人当面串口供。串吧串吧,串到一起,我将你俩搁火上烤。

    钱谦益从公孙策的剿匪汇报中,吸收到有用信息:

    青龙山真没有陈老三。极有可能,确被眼前的冯侍卫抓了。如此说来,他还真是大内侍卫?

    冯侍卫站起来,一指跪地的公孙策,大声说道:

    “公孙策!你勾结贼寇陈老三!弘农知府,还不将他就地拿下!”

    大牙反正号称有密旨,开始发号施令,你的地盘我做主。

    公孙策一听懵了。自己与陈老三的事,此人怎么知道?听他的口气,看他的年纪,敢对知府颐指气使,难道是皇上驾到?年龄看着倒相近。再一看不对,钱知府与他平起平坐,级别不会高于四品。

    “嗯,这个——,本府自当明察。”钱谦益抚一下胡须,不置可否的说道。

    公孙策不安的看着钱谦益,期望他出面挽回。咱们俩可是一条船上的,我要落水,您好歹丢个游泳圈过来,可别先忙着挥手道别。

    钱谦益自然知道此中的厉害。他有意回避公孙策灼热的渴求眼光,不去看他。

    你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到我的性命——

    知府指望师爷救场。师爷心里盘算过几种方案。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抓扣甚至杀了魏良卿和冯侍卫。此策过于激进,万一冯侍卫的同伴不在掌控;万一他们秘密押解陈老三回京;万一杀侍卫抗密旨之事捅到天启皇帝哪儿,性质可就变了。不是对付魏忠贤,而是谋大逆之罪。

    暂时扣押公孙策,找时机将他秘密毒死。然后将一切推给公孙策。此计虽然歹毒,倒不失为一种出路。只怕冯侍卫会要走公孙策。到了人家手里,公孙策是否会立即和盘托出?很难预料。不确定性太大。

    寻求与魏良卿妥协,花钱消灾。陈老三独立背黑锅。看来是唯一合理的。虽说不能给上面的东林大佬交代,毕竟还是内部问题。皇上的侍卫们深度掺和进来,事情与原先预想差异太大。只能从权放弃原定方案。

    师爷摸一下髭须,对公孙策说道:“公孙县尉,适才冯大人看中你家祖传的那套《太平广记》。还不快将此书献于冯大人?”

    师爷明着说给公孙策听,实则提醒知府,咱们求和吧。

    公孙策没头没脑的听师爷说什么祖传《太平广记》。我家有这玩意?我怎么没听我妈说过?师爷你啥意思?到我家翻箱倒柜做过贼还是咋地?

    钱谦益的心在滴血啊。他好不容易淘来的一套宋本《太平广记》。十多年来一直带在身边。倒不是银子的问题,实在是稀罕啊。有钱没地方买去。师爷这么一说,《太平广记》立马易主,成公孙策的了。还得献出去替公孙策说情。

    好你个师爷!你可真没拿自己当外人!你说我堂堂知府,连自己的书都做不了主!什么世道!

    钱知府心里默念几遍:大局为重!大局为重!平复一下糟糕透顶的心情。他忍住心如刀割的悲痛,对冯侍卫强颜欢笑道:

    “师爷说的不错!方才老夫说《太平广记》是借别人家的。此书原主正是公孙策。”

    知府再转头对地上的弘农县尉说道:“公孙策,冯大人是爱书之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看上你家的《太平广记》。正可谓宝剑应赠壮士,你何不将此书献于冯大人?”

    知府眼神真好,居然看出十四岁的大牙是壮士!还满腹经纶!不错,他肚里是揣着一本《明实录》。大牙美滋滋的遥望一眼《太平广记》,你是我的!他缓缓落座,心里得意的哼着校园民谣: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