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死守(第1/2页)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天启皇帝闻报辽东大捷,高兴的停下三天木匠活。他连着召集群臣开了三天早朝,商议奖赏之事。自然功劳最大的是天启皇帝,他英明决策成就义州大捷。不过皇上不能再给自己什么赏赐,他的职位已经顶格。当玉皇大帝总不现实。

    东林党人控制的内阁,由叶向高出面,提请皇上任命统帅孙承宗为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其余人等各按功劳赏赐。叶阁老他们打的主意是:孙承宗进入内阁后,位高权重,肩负辽东之声望。魏忠贤再想动东林党人,可得忌惮着帝师孙承宗。

    东林党的提议天启皇帝恩准了。即日加辽东经略孙承宗为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不过孙承宗的东阁大学士不必回朝,继续在辽东镇守。这是魏忠贤给皇帝出的主意。辽东新胜,孙承宗不可贸然返回。得提防努尔哈赤报复性入侵。同时防止进京后的孙承宗与东林党人搅和在一起。

    给予孙承宗东阁大学士的名号,魏忠贤觉得也可接受。毕竟孙经略推荐魏良卿为首功,他得投桃报李。至于魏钦差,上疏力主此次军事行动。皇上格外加恩,封为肃宁伯,锦衣卫指挥佥事。典使周处源参同策划,擢升为青州守备。待其回京后,跟随威宁将军张之极赴山东剿匪。祖大寿、毛文龙、袁崇焕、马世龙等各给封赏。其余将士各有赏赐不等,死伤者给予抚恤,锦州众将士尽皆满意。

    人在宁远的周处源一同接到圣旨,之前李永贞口中的官位终于落了地。他觉得魏忠贤这人做买卖倒还公道。收了银子说好给什么就给什么。只是拖欠的时间有点久。

    如今要离开辽东,候任的青州守备周处源,心中杀敌的抱负暂时未能施展,他颇感不情愿。孙承宗觉得周处源人才难得,很想把他留下。无奈皇上已经颁布圣旨,君命难违。祖大寿巴不得周处源赶紧回内地,这里待久了,早晚被人认出来。

    钦差大人临回北京前,孙承宗从锦州赶回宁远,热情招待了魏良卿一行人。

    城内酒楼雅间,玉盘珍馐陈列在前。酒酣耳热之际,魏钦差颇为满意的对孙承宗嚷道:

    “大学士!你我此次合作非常愉快。回去我一定多向皇上和我大爷说好话。辽东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孙承宗哈哈大笑,举杯感谢身边的肃宁伯。酒桌上,袁崇焕与魏良卿频频互敬酒,两人在宁远这段时间可没少喝,喝酒喝出感情来了。孙承宗对坐在自己右手边的周处源低语道:

    “小老弟,去了青州如果没有什么施展空间,你给我带信。我向皇上申请调你来辽东。你来辽东大有可为!”

    周处源当然答应下来,他也低声劝孙大学士:

    “小子冒昧,今日再劝大人。不管日后京城人事如何变动,大人您千万别参与京师的党争。您守着辽东,可保大明江山。您若去职,大明危矣!”

    孙承宗不住的捋着自己的长须,慢慢的点了点头。

    周处源是拿孙承宗当自己人,才好意劝解。孙大学士自然明白,也听进去了。他打算做一个务实的温和派东林党人。

    翌日天明,锦衣卫护送下的魏钦差和周守备,打算出城往山海关赶去。孙承宗未来送行,原来他今日一早返回锦州。前方夜不归传来消息,努尔哈赤领兵三万抵达广宁。如今广宁城内八旗骑兵达五万,眼看便要向明军发起攻击。孙承宗不敢大意,赶回去早做准备。

    周处源认为,凭借关宁地区的城防和火炮,守住没有什么问题,就怕敌人围城打援。他便向魏良卿提出延后回京。让努尔哈赤咬住孙承宗,亦可防止孙大人过于空闲,管起朝中大事来。魏钦差听完决定一行人暂且不回京师。周处源骑马又往锦州而去。

    孙承宗在锦州附近抓紧布置防线,大凌河堡和右屯两城埋下成片的雷场,深挖陷马坑。摆好场面,欢迎努尔哈赤前来拜访。

    三天后,四万女真骑兵,分作东西两路,前来攻击大凌河堡。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埋伏大凌河南岸。准备截杀从锦州方向的援军。

    孙承宗刚对代善来一个围城打援。他自然怀疑努尔哈赤不会只攻城。女真说不定埋伏下口袋等明军钻呢。不过大凌河堡不能不救。这回救援二三十里外的大凌河堡,孙承宗不用考虑机动性。明军拿出压箱底的大杀器:

    架火战车。

    此战车在独轮车上配备数筒“一窝蜂”火箭,两侧装两支火铳和长矛。车前面安装活动门帘,收卷起来可以发射火箭,挂下来可防弓箭。对付女真骑兵的弓箭攻击正好。

    这回孙承宗命马世龙领步兵一万,从锦州出发北上支援大凌河堡。马将军随军带着五百辆架火战车,慢吞吞赶往大凌河堡。孙承宗拿他当诱饵,希望钓努尔哈赤出来。

    马世龙的步兵出锦州城二十多里,便远远望见大凌河堡的城池。女真四万人已在城外四里扎营,将大凌河堡四面包围。各色旗帜迎风招展,骑马的队伍在营寨外四处疾驰,完全视城内的明军为无物。

    马世龙探查得到消息,急忙下令全体停止前进。一万步兵向四万骑兵发起冲击,任谁都没这个胆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