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收徒(第1/2页)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今日一早周处源从魏良卿那里得到消息,天启皇帝已经下旨将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六人同时下诏狱。周处源听后心里一惊,决定历史的时刻到了。魏忠贤出手太快,这是给文臣大换血啊,完全不给东林党反应时间。不出意外的话,所谓的东林六君子,即将殒命狱中。午饭后周处源又得到祖大寿派人传话,称孙承宗与六人皆有不错的交情,孙大人想与魏良卿一行回京面圣,请求皇帝网开一面。周处源听孙承宗有此打算,极为不安。他立即决定骑马去锦州,必须予以劝阻。

    周处源记得历史上东林六君子系狱后,孙承宗确实从山海关带小股部队,骤马疾驰返京,意图上疏劝阻。天启皇帝连下两道诏书责令孙承宗留守辽东不得进京。无奈孙总督不听执意赶回来。这架势颇像清君侧的干活。魏忠贤急了,他说动皇上,一旦孙承宗进北京城门,即将其就地扣押,随从部队遣返辽东。防止孙承宗与东林党人勾结起事。孙承宗最后被皇帝派出的御史于通州城外拦住,勒令孙承宗领军回辽东,否则以擅离边防重地纵敌入侵论处。孙承宗毕竟是天启皇帝的老师,两人没道理直接冲突。孙承宗便留下奏疏,请御史转交皇上,自己勒马回辽东去了。史书记载,不久之后孙总督便遭免职。

    周处源可不希望辽东战场,因为孙承宗一时之举而痛失好局。他下午快马加鞭跑到锦州,登门劝解孙承宗。孙承宗自然得见见这位高参,虽然周处源与魏良卿走的很近,孙总督不得不有所防备。可毕竟明军最近取得辽东战局的优势,周处源功不可没。他故意叫祖大寿放风给周处源,亦想试探他的态度。

    孙承宗将周守备迎进屋内,一开口便提到六君子之事,言辞颇为激越。周处源回过神来,看来自己进了孙承宗的局,被他用祖大寿的消息吸引过来。投石问路这招用到自己人身上,孙总督用心良苦啊。祖大寿传的消息,孙承宗见面完全可以说没那回事。但是可以借此试探周处源、魏良卿,若孙总督反对皇上动六君子,两位上官觉得如何?皇上会有所顾忌吗?

    周处源来时并未告诉魏良卿何事,趁孙承宗尚没有迈出第一步,他可以尝试阻拦。可周处源一没有权二没有钱,搭救六君子一事真帮不上什么忙。孙承宗若是想绑架魏良卿要挟魏忠贤,可能用得着。可这么干周处源绝对不答应。你孙总督救朋友的心情非常急迫,可以理解。周处源一样不会出卖朋友。

    “周老弟,你可能向皇上说话?”孙承宗直截了当的问道。

    这话周处源不好明说。他倒是通过范通政使,与皇帝碰了几次瓷。天启皇帝对自己应该有印象,怎么说紫禁城宫殿工地一起参与抢修排险,算是给皇上解过难。

    “孙总督,小的是面见过皇上。”周处源实有其事的说道。这个说法套路感很足,皇帝亲自召见叫面见,意外撞见也算是面见,召来痛扁一顿亦算面见。可三者的场景有云泥之别。

    周处源猜测孙承宗当自己是钦差魏良卿的助手,便有机会直达天听,希望回去帮忙说话。这个事情有点棘手,怎么说周处源算是魏忠贤提拔上来的,公然为魏忠贤的政敌说好话,与投敌叛变无异。周处源若不是穿越回来的,不知道历史走向的政治素人,大可以试试。可他知道未来几年魏忠贤如日中天,得罪魏忠贤的人没一位有好果子吃。

    考虑到童子之身未破,周守备若少年早逝,连传香火的人都没一个。周处源顾虑再三,得寻思一个稳妥的法子。沉吟半响,周处源才回道:

    “孙总督,小子回京自会向皇上、魏厂公陈说厉害,想办法救六人。不过小子人微言轻,皇上他是个很有主见的君主,能否奏效实在难以预料。”

    周处源话只能说到此,救出六位猛人的牛皮他可不敢乱吹。东林六君子一事的干系远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那是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的关键一战,幕后得到天启皇帝的支持。

    孙承宗可不这么想,他与周处源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感觉周处源不简单。才智和年龄极度不匹配,这小子不是天才就是半仙。孙总督认定他一定有办法。何况他是皇上钦点来辽东的,又与魏良卿打的火热,背景深不可测啊。

    孙大人捋一捋胡须,微微一笑道:“周老弟不必过谦。以你与魏公公的关系,自然可以从中挽回。我听说你在诏狱搭救过不少大臣。”

    孙承宗说完面带笑容,别有深意的看着周处源。

    捞人这事,周老弟你专业,早就干的很溜了!

    周处源心中一怔,他与魏良卿诏狱捞人赚钱之事,看来孙承宗门清啊。他勉强笑道:

    “孙大人有此托付,小子定当竭尽全力。不过关宁这边,请总督大人以大局为重,辽东不可一日没有您呀!”

    周处源这是开搭救条件来着:我在京师捞人,你可得守好边关。

    孙承宗慨然表示:“只要皇上能留六人一命,我孙承宗定会感激不尽,为国尽忠!”

    言下之意,皇上放六君子一马,他还会忠心事主,不然撂挑子不干了!

    留下六人的命,周处源觉得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