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劫案(一)(第1/2页)魔欲仙缘

    

    夕阳西下,米仓城炊烟袅袅,仿佛披一层红色斗篷,在少年眼显得宁静、祥和。

    辞别可儿,景华整装出发。米仓城距离火云谷不算太远,大概十七八天路程。城内外人口超过十万,周围多是无边无尽的稻田。

    城池四周即无灵石矿脉,也没草药珍果。城只驻扎三名聚灵门徒,主持打理日常事物。

    遭劫的“霍家老店”、“林家铺子”,店主俱为“火雷门”修士。景华先在周围调查了两天,一一察看三处遭劫原址。

    时日相隔久远,城西、城东没留下多少痕迹。城南还剩些杂物,诸如残破木板、车轱辘之类,同样没提供任何线索。

    少年身穿灰色棉袍、头戴斗笠,好像一个出门在外的后生。他信步来到田边,向谷棚内的农夫讨水。

    老农倒也和气,放下手的柴火,从柴草垛旁拎出水壶,倒了一碗白水。景华一气喝完温水,伸手擦了擦嘴巴。

    “老伯,林子旁边有些碎木头,你费力挑柴火干什么?我去把那些木头拾来。”

    老汉连连摆手道:“后生哪,要真能随便捡,哪还轮得到你?那里仙师打过招呼,说是贼人留下的痕迹,不许大家乱碰。”

    景华心一动,继续问道:“前些天城东也有些破木头,后来大伙儿不都去捡了么?”

    老汉一脸茫然道:“这个不晓得了,大概是仙师没说吧。真要是发了话,打断手他们也不敢乱动。”

    景华谢过老农,转身向城里走去。三处地方案发,只有一处痕迹着重保护,里面有点意思。

    少年进城找了家干净小店,关门梳理近来查到的线索。

    第一次劫案在两个多月前。其后十五天第二次劫案发生,分堂随即报宗门。第三次劫案只隔了两天,钱达随后进入米仓城。他在城内驻留二十多天,回报宗门说蠹修离开、无从查起。

    按照之前的判断,第三次遭劫有点蹊跷。灵石并非米仓城的生意,城内修士只负责押往宗门,消息相当隐秘,蠹修从何处得知?

    有前面两次的教训,城内修士不提高警惕,反在离城四里处再次遭劫,而且事后毫无线索,似乎解释不通。钱达判断蠹修离开,他的根据又是什么?

    根据卷宗记载,加种种细节猜测,前两次劫案尚无论断,第三次似有监守自盗之嫌。以此类推,钱达离开后,第四次劫案更加蹊跷。城修士已拿到好处,应该尽量低调才对。怎么会立即报宗门,央求宗门派弟子下来彻查?

    想到这里,景华把伙计叫住,抬手递给他一块碎银。

    伙计进来送茶,意外发笔了小财,不禁喜笑颜开。他接过一掂,银子约摸有半两重,身子顿时矮了半截。伙计点头哈腰问道:“多谢客官,有什么吩咐?”

    “小二,我准备在城里做点买卖,城市口较好、价格公道的门面有么?”

    伙计连忙应道:“客官,要说往日,做买卖还过得去。最近风声太紧,日子真不好过。个月初,城仙师忽然发怒,一连杖毙好几个家仆。其一个平日得势,听说和仙师老爷还沾点远亲,谁知说死死。眼下城里管得严,买卖大都不好做了。”

    “哦”

    这倒是个新消息,月初按时间推算,刚好是第四次劫案。那么此次十有**是真,以至于霍、林两家不惜得罪钱达、杖毙远亲,也要报宗门、撇清关系。这些在卷宗里没有记录,是新掌握的线索。

    景华伸手入怀,又赏下半两银子。

    “多亏提醒,多亏提醒啊照你看城里什么时候好做买卖?哪些买卖赚头多点?”

    伙计手捧银两、心花怒放,嘴里念念有词。

    “多谢客官,多谢客官,神仙保佑、吉星高照啊?唉确实时间不巧。如果没这些破事,少爷您只要和仙师搭线,在城里做什么都只赚不赔。呵呵只要不得罪仙师老爷,在米仓城里是大爷……”

    景华心一动:“照你这么说,城里难道有谁得罪过仙师?”

    伙计脸笑容一僵,登时变成了苦瓜。

    “您瞧我这破嘴?我这给您端水去……”

    景华摆手道:“小二,这是你不对啦。既然说了,那讲个明白。今后万一我在城里行事,也能多些小心不是?”

    伙计往门外看了看,关门低声道:“客官,不是我不说,事情都过去好久了。仙师们对这些忌讳,不愿听到下人议论。我今天说出来,您也当听个笑话”

    “大概是几十年前吧,霍、林两位仙师才来不久。除了他们外,城里还有一家财主,姓赵。据说赵家祖也出过仙师,米仓城过半生意都是他家的”

    “后来也不知怎的?赵家老爷死了,一双儿女踪迹不见,家人、仆役走的走、散的散。赵氏生意没人打理,慢慢都归了霍、林两位老爷。后来凡是城里赚钱的买卖……反正提前和仙师搞好关系,肯定没有坏处。”

    景华点头称善。这又是新的消息,根据自家在形山城的遭遇,伙计的话可信度很高,可以作为参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