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招安担保人(第2/3页)重生大宋做权臣



    不想上奏朝廷的信使刚走没几天,高俅自个下山回来了。虽说打心眼里看不上这个靠溜须拍马混成当朝太尉的高俅,但见到高俅安然无恙,没叫盐山贼寇给宰了祭旗,关胜等人的心里都是一松,至少他们“护主帅不利”的罪责要轻了一些。

    而高俅在回到自家营盘以后,这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让早先从汴梁带来的军师孙静替他暂时在此地坐阵,自己则带着吴用返回了汴梁,临行之时,高俅叮嘱孙静千万不要轻启战端,与盐山宋江一伙起冲突。

    孙静只是一个穷酸书生,自不敢擅作主张,但此次随同出征的关胜、张清等人对于高俅的这个命令就很是不满了。他们是奉令前来征剿盐山贼寇的,不是来此地旅游的。虽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但孙静毕竟只是高俅身边的一幕僚,关胜等人对高俅都没好什么脸色,自是更不把孙静放在眼里。

    高俅的残兵败将对于高俅的命令虽不解,但好赖还算听话,即使辛从忠、邓宗弼死在了盐山贼寇的手里,陶震霆、张应雷、胡春、程子明四人也老实的待在军营跟孙静作陪。但关胜等人就不怎么买账了,高俅带着吴用离开以后,他们各领本部人马与盐山贼寇对峙,大有继续交战的意思。

    返回汴梁路上的高俅收到孙静命人送来的书信以后不由勃然大怒,有心掉头回去收拾关胜等人,但却叫吴用给拦住了。

    “恩主,关胜等人虽不遵将令,但也未必对恩主有坏处。盐山贼寇大多皆是桀骜不驯之辈,若是可以借此机会让其吃点苦头,对将来恩主掌控这些人也有好处。”吴用浑然忘记了自己早先也是盐山贼寇之一,开口劝高俅道。

    “唔言之有理。”高俅沉吟片刻,点头说道。

    见高俅赞同自己的意见,吴用心里不由一喜,继续道:“恩主,既然关胜等人想要与盐山贼寇一战,那我们此次返京不如走慢些,等有了结果,再回京不迟。”

    “此话何解?”

    “恩主,若关胜等人胜,盐山贼寇日后必对恩主依赖仰仗,百般巴结而若是关胜等人败,恩主不仅可以作战不利为由惩治关胜等人,亦可借此说服朝廷答应招安盐山贼寇一事。”

    “嗯加亮先生果有大才,就依先生所言。”高俅想了想,点头同意了吴用的提议。见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吴用不由心头一喜,仿佛看到了自己将来的风光无限,但他却没意识到正是因为他此时的这一番话,让高俅对其心生厌恶。

    小人从来就不招人待见,哪怕同样是小人,也不待见小人。高俅是个小人不假,但他还是希望自己的身边多一些“实在人”。这吴用称呼昔日的同伴为草寇说得如此自然,也就说明了此人心性的凉薄。此时自己是当朝太尉,他对自己是百般巴结,可一旦自己势微或是他找到了比自己更好的枝头,恐怕第一个要倒霉的就是自己。

    没人希望在自己的背后站着随时有可能会捅自己一刀的人。吴用自以为凭着自己这一番话取得了高俅的重视,却没想到正是因为自己此时的一番话,让高俅对自己生出了疏远的心思。此时二人结伴而行,高俅自不会与吴用翻脸,可等一旦回了汴梁,吴用恐怕就要被高俅随便找个由头去坐冷板凳了。

    吴用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远大抱负已经被自己亲手断送,见高俅采纳了自己的意见,整个人正处在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当中。而就在高俅与吴用放缓行程的时候,之前关胜等人联名向朝廷上书的奏报也进了汴梁,送到了官家的手中。

    得知高俅被盐山贼寇给生擒活捉,赵佶不由一惊。能被赵佶当做朋友的人不多,高俅就是其中之一。早年潜邸之时,高俅就是赵佶身边的玩伴之一。高俅如今能成当朝太尉,其实也就是仗着当年与赵佶为伴的那点情分。

    赵佶是个念旧的人,当年的潜邸之臣,现在大多都得了荣华富贵。而且高俅临出征时又来了一出“抬棺出征”的戏码,感动的赵佶不要不要的,心里认定高俅就是自己的“忠臣”。如今乍一听到高俅遇到了“不测”,赵佶这心里顿时就慌了。

    发兵去救是肯定的,就算救不了也要报仇雪恨。只是禁军眼下不堪大用,能够指望得除了西军就是张宝的梁山人马。而西军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张宝的梁山人马也就成了赵佶眼中的唯一选择。

    赵佶是真拿高俅当“宝”啊,为了给高俅“报仇雪恨”,对于张宝开出的价码毫不还价,而且动用的还是自己的私库。不过张宝却劝赵佶稍安勿躁,“官家,不必担忧高太尉的安危,他若是落到别的草寇手里还有性命之忧,可落到宋江等人手里,那肯定不会有什么危险。”

    “何以见得?”

    “官家,您忘了?早先微臣不是跟你说过盐山宋江一伙一心想要效仿当年十节度旧事。高太尉是当朝太尉,宋江想要得到朝廷招安,那就需要有人引荐,高太尉这回主动上门,他们欢喜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会加害。”

    “你有把握?”

    “官家,即便微臣此时回到梁山出兵,到达盐山也需要数日。而这数天的工夫,高太尉要遇害也早遇害了,来不及的。与其仓促出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