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生幸运儿(第2/3页)重生大宋做权臣
但那些将官却一个人影也不见。
而坏消息还不止这一个,不容已经意识到危机临近的韩先让多想,军中战马多出异状的报告让韩先让惊出一身冷汗。
没有了那些平日熟悉的上官带领,普通兵卒顿时就如失去了主心骨,群龙无首之下不知所措。有聪明的便开始有了逃跑的念头,而军心这东西一乱,再想要收拾便难了,尤其还是在遭到武胜军南北夹击的情况下。
几乎没有遭受多少的阻拦,庞万春、贝应夔便率领麾下兵卒杀进了河清军大营。而那些河清军兵卒一见营门被破,心神顿时愈加慌乱,再被藏着军中的张家斥候一通蛊惑人心的叫喊,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想法,撒丫子想跑。
韩先让此时再想要重整旗鼓已经不太可能,军心已乱,兵卒四散逃窜,即便是还有人想要组织抵抗,也会叫那些如同没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的败兵给冲散。
“将军,事不可为,还是先撤吧。”韩先让的亲兵队长拉住韩先让坐骑的马缰劝道。
“撤?往哪撤?”韩先让苦笑着问道。
“往西,只要到了偏关,凭借偏关固守待援。”
“不能往西!”韩先让一听顿时厉声喝道。
“将军,不往西还能往哪?”
“往哪也不能往西!往东,咱们立刻过河。”韩先让说完一拨马头,当先奔着之前命人搭建的浮桥方向赶去。眼见自家大将做出了决定,亲兵队长只得招呼身边的同伴赶上韩先让,一同渡河。
韩先让的决定让他避开了成为武胜军俘虏的命运,张宝确实带着亲卫营在去往偏关的路上等候着韩先让的自投罗网。得知韩先让没有率部而来,而是选择了渡河,张宝不禁略感有些遗憾,同时也对屡屡躲过自己算计的韩先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是个被上天所眷顾的人。”张宝笑着对身边的韩五、狄雷道。
“二哥,那现在怎么办?”性急的狄雷开口问道。
“出击,协助庞万春、贝应夔消灭河清军残敌,至于韩先让,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交手了。没了河清军、金肃军从旁掣肘,咱们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来自大同府的耶律余睹,迟早还会遇到韩先让。”
若是换许贯忠、萧家穗这样具备大局观的主,听到张宝的话倒是会出声附和几句,但狄雷、韩五都是好战分子,此时好不容易才得了张宝的许可,再晚去会可能就连汤都捞不到一口,哪有心思去想张宝此时在说些什么。
张宝简装也只能摇摇头,放二人率部赶往偏关河畔清剿残敌,同时命焦挺飞鸽传书留守武州的鲁智深,让其做好准备,随时率部赶往朔州参与接下来针对耶律余睹的战事。至于武州,自有人与其换防。
武力永远是话语权的最大保障。因为说不过你,还可以用拳头让你闭嘴。张宝虽在占据武州后提拔了许多当地人,但大多都是担任文职。对于兵权,张宝看得很牢,即便有人加入了武胜军,但也只能听令行事。
武胜军接连出战,但无论是谁出战,武州城内都会留下一营人马,确保拿下武州后张宝在武州囤积的大批粮草辎重的安全。但总让鲁智深那一营留守武州也不妥,总需要考虑到将士的情绪。留守城中固然安全一些,可军中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必须拿军功说话,不参战光守城,几时才能碰上立功受赏的机会。
早先张宝命孙安、杜壆、唐斌、郝思文四人各率本部人马分批潜入西京道各占山头,此前唐斌、郝思文虽受命伏击了出逃的偏关守军,但完事之后便各领人马返回山头继续潜伏。而这回张宝决意“招揽”杜壆部并入武胜军,除了增加自身的兵力外,还有借机“提醒”西京道各部族武装的用意。
武胜军接二连三的胜利,导致西京道各部族力量蠢蠢欲动,耶律余睹急于出兵剿灭武胜军,也有借机震慑各部族中的野心之辈的意思。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张宝解决了耶律余睹手里的那支人马,辽国西京道的官府就会威信扫地,各部族也就会由想法付诸行动,因为失去了耶律余睹手里的五万人马,辽国官府就弹压不住地方的“骚动”。
想要成功,那就必要招兵买马,招揽那些其他部族的人为己所用,不见得比招揽那些汉人可靠。而占山为王的那些汉人,也就会成为各部族努力争取的对象。首先占山为王需要有一定的实力,否则不是被官府剿灭就是被人吞并其次那些占山为王的人多为汉人,而西京道是辽国的地盘,在以辽人为主要领导阶层的辽国,汉人想要出人头地便只有依附辽人,他们的忠诚度反倒要比土生土长的辽人要更可靠一些。
武胜军刚刚建立那会,西京道的各部族并不重视,但随着武胜军的接连胜利,各部族就不得不开始为自家利益的长远考虑。“招揽”杜壆,就是给各部族提个醒,免得他们忽略了就在身边可以争取的力量。但像孙安、唐斌、郝思文这三路人马皆是裹着蜜糖的毒药,无论被哪一部族给招揽了去,对那个部族来说都是引狼入室,一旦被张宝兵临城下,那就是灭顶之灾。
当杜壆受命带着自己的木兰军与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