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各算各的账(第2/2页)重活不是重生

情况。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多得到一些好处。用你的话来说,就是让大家的利益都能最大化?”

    祁景焘微微一笑:“呵呵,我哪里有什么好办法。按理来说,如果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愿意介入是件大好事。他们手里有资金、有技术,村民手里有土地。双方合作,完全可以把有限的、适合种植滇中米辣的土地运营管理好,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他们的产品到底卖给谁?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儿,我们都没必要去操心。

    但是啊,大家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必然会损害到村民的利益。按照前两年我们家种植滇中米辣的经济效益测算,他们给出的流转承包价格实在是太低了。

    你们几个村委会,平均每个村民差不多有一亩土地适合种植滇中米辣。按照一个四口之家来估算,种植四亩米辣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种植管理好。只要不是遇到天灾**,哪怕再糟糕,亩产15公斤绝对没问题吧?

    明年扩大种植面积,产量扩大十多倍,面向的消费者就不可能再极限于高端消费者,不可能还买出高价。如果不能有新的高端消费者出现,滇中米辣的价格下滑是必然的。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先做最坏的测算。暂时就按照我们家去年的每公斤元的销售批价来计算,亩产至少15公斤,每亩地至少有元的毛收入进账。需要投入的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加上税收大概需要元。如果我们家提供种苗,每亩最多收取1元的种苗成本。自己种植,工时费就没法计算了。非要计算,就按照每亩八元给他们自己开工资好了,从月份到11月份,这份工资也差不多。也就是说,每亩地至少还能有1元的纯收入。

    如果其他人来承包经营,每亩地的承包费少于1元,村民承包出去都是吃亏。那家公司只愿意给5元的承包费,与村民的预期相去甚远,肯定没人愿意把自己的土地转包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