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程程(2)(第2/2页)对冲

的程雨诗一边想着刚才的对话,一边回忆下午和常天浩的见面,忽然想:对,明天如果碰到他,就把常夫子拉去网络聊天,看他怎么侃,他要说就得多打字,打字也能累死他叫他逞能!

    第二天程雨诗又兴冲冲去了新华书店,看了大半上午不见常天浩来,不禁有些怅然若失,这人,说没空真没空?

    要不要给他打个传呼呢?

    刚涌起这念头,她马上就自我否定了:不要!我又不求着他陪我看,我自己不会看呐!

    差不多过了20几分钟,实在是百无聊赖,她决定走了,忽然那熟悉的身影就过来了,一边招手示意,一边连连抱歉:“程程,程程,不好意思,我来晚了,来晚了……来来来,冰镇酸梅汤,要不要喝一点?”

    程雨诗本来想发脾气,后来又觉得没道理:人家已经说了在打工不能时时刻刻候着,再说已表示道歉说来晚了,还待怎么样?萍水相逢、非亲非故、连同学都不是,凭什么不高兴?

    至于叫程程这件事,她已被开导通了:一个名字嘛,至于这么小气?

    她面带微笑道:“没有啦,你有事忙我知道的,反正我也是瞎转悠,今天不在,明天总能碰上,你这么大个活人,不可能天天不来吧?”

    这是怪我咯?

    常天浩心里想着,面上不动声色递过去了一本书:“其他随便翻了翻,觉得这本书可能对你来说有点意思……”

    程雨诗的注意力被吸了过去,仔细一看,是菊与刀,问道:“这本书写什么?”

    “这是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撰写的,关于美国人对人的看法,特别描绘了这个民族好战而祥和,黩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倔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等特点并进行了文化解构,充满矛盾色彩,他说是耻感文化,美国是罪感文化,我觉得非常有道理。看完这本书,能摆脱我们教科书、电视、电影里对人认识的那种刻板、机械与脸谱化……”常天浩道,“人在你眼里是不是又蠢又笨又无能还特别凶残?”

    “差不多吧,鬼子嘛……”

    “就是这种又蠢又笨又无能的鬼子,甲午战争揍得我大清鼻青眼肿,抗日战争又打得我们匍匐在地,如果说人又蠢又笨又无能,中国人是什么呢?等而下之?次而再次?”

    “这……”程雨诗说不上来了,她感觉自己传统形成的人生观正在被颠覆:常夫子这次没掉书袋,但用了个显而易见的反诘,就让人陷入了逻辑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