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生一个仙人洞(第2/3页)金色绿茵

校上一年级,开始了和中国所有孩子一样痛苦的学生时代。因为太聪明所以太不踏实,杨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学生,学习一般,表现调皮。

    但聪明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看书,看课外书。

    受彤彤这个业余资深历史爱好者和伪文学爱好者的影响,杨自识字开始,就一接一的读完了中外历史名典和文学名著。当然,再大一些,神奇的杨看中国古代史,都是文言文的,而西方名著,则都是英文版的。

    杨有个令他崇拜的父亲。

    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也都有一个特点,惹是生非爱打架。杨自然也不例外。

    他和他的伙伴们,经常只为了一个眼神,就和街道地方上的孩子打得一塌糊涂。

    他瞪了我一眼,打他!

    他冲咱大院的女孩吹口哨了,打他!

    他,今天咋也没咋……,打他……

    以杨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动作学习能力,打架毫无疑问是一把好手。用他自己的话:那些个傻逼的动作太慢!

    但是,杨并不喜欢打架,可他喜欢和伙伴们在一起。

    再,男孩子不打架,怎么有脸叫青春期。

    青春期的杨不喜欢打架,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吃肥肉和洋葱。但他喜欢足球!

    西安并不是一个传统的足球城市,但西安是一个狂热的球迷城市。也就是,看球的人多,踢球的人少。

    1989年腊月的寒冬,四岁多点的杨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一个人溜达到了军事学院的操场上。因为是星期天,枯黄草皮的操场上没有军人在训练,寒冷的西北风掠过操场的上空,杨用手使劲地拽紧深红色羽绒服的领子,嘴里嘟囔着:冷,好冷。

    这个时候,杨看见了六个士兵,他们上身仅仅只穿着军绿色的背心,健壮的弘二头肌就像军队服务社商店里卖的大疙瘩榨菜,坟起的胸肌把背心撑得鼓鼓囊囊,头上冒着西北风也吹不散的热气。他们在追逐着一只黑白相间的皮球。

    这是杨第一次见到踢足球!

    一个士兵停球的时候踢疵了,足球贴着他的脚掌变向漏出草地边缘,由快到慢地滚向杨,然后慢慢地停在了杨脚边。

    “朋友,把球给叔叔捡过来。”

    半个时后,六个士兵惊恐地看着杨用脚颠着足球,而足球已经快十分钟没有落地了。

    深红色羽绒服扔在枯黄的草地上,像塔克拉玛干里的沙漠玫瑰一样突兀和鲜艳。

    六个士兵使劲拉紧棉军大衣的领口,生怕脖子里灌进丝毫的寒风,嘴里嘟囔着:冷,好冷!

    从此,杨爱上了足球,爱的毫无道理,完不像他聪明神童的神奇天赋。

    聪明的孩子往往都是不求甚解而只求略懂。

    一年级的时候,杨就没办法和同龄的孩子一起踢球,三年级往上才是他玩耍的对象。初中一年级,就开始和那些彪悍的士兵一起踢场,虽然因为年龄体力和身体的原因经常不能踢满场,但杨随时随地一条龙的过人和射门都让士兵们束手无策。到了高中,西安市民间野球界里,已经没有人不知道杨的名字,他经常被踢野球的叔叔们叫去帮忙救场。

    但在足球上,杨有个巨大的麻烦,是因为他的母亲杨虹。

    自从杨在民间野球界有名气之后,就不断有体校教练甚至职业球队的教练找到他,希望杨能进入足球体校或者足球俱乐部的梯队,但无一例外都被母亲杨虹毫不留情地轰出门去。父亲彤彤虽然无可无不可,也算半个只看不练的伪球迷,但他也感觉踢足球不是个什么正经事情,玩玩可以,专门去干这一行,也就和整天泡在麻将馆的意义差不多,玩物丧志之类的。

    杨最崇拜的人是父亲彤彤,一个文艺而又闷骚的男人。杨最怕的人,是她的母亲杨虹,一个婉约而彪悍的女人。

    杨虹痛恨一切体育运动,认为那是野蛮和粗鲁的符号。杨虹骨子里流淌着传统南方水乡姑娘的灵秀以及傲慢,眼睛里只能看见渊博的知识和斯文的艺术。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钢琴家,杨虹习惯骄傲地掌控一切,在家庭里有着不容反对的领导权威。

    杨虹从来不去做体育运动,不打羽毛球,也不知道哪里有乒乓球台,不长跑不短跑不慢跑。除了偶尔陪丈夫散步之外,杨虹唯一热衷的运动,就只有在卧室那张两米宽两米二长的席梦思床垫上,夜深人静,秋天和杨都睡着以后,她和彤彤做着激烈的肉搏对抗赛,并乐此不疲。

    杨虹爱彤彤,彤彤爱杨虹。他们爱得很深沉。

    彤彤怕杨虹,不光是他,秋天、杨,家里三个姓的都怕杨虹。

    秋天选择了和父亲相同的专业,外语。外院的高材生,这一点像她爸,学生会干部,这一点随她妈。

    于是,杨虹就独断地命令杨必须学钢琴,理由有三条。

    第一:闺女传承了爸爸的专业,儿子就要继承我的事业;

    第二:反正杨在学校也不是学习的料,但钢琴弹得还是蛮好的;

    第三:没有理由,老娘了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