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火烧眉毛(第2/2页)唐末高武

平常,但对于高桓这个还未熟悉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不能说不震撼。

    不过高桓也没有表露出心中的震撼,我们虽然是乡下人没见过多少世面,但总不能给别人看轻了不是。

    少年将领横槊打马,带着三百余小卒,沿着官道往西边奔去。

    “哇!少爷!他们要去打仗耶!这位将军如此英俊,想来史上的飞将军也不过如此!我跟着公子出门这么久了,还没见过这种场景哩!我去看看,去去就回……”说完,不待高桓点头同意,这丫头就撒开趟子就追来去。

    扬着长袖,不要命的飞奔。这是被锁了魂?

    人果然不能吃得太饱,那样子不正是吃饱了撑着吗?打仗会出人命的,还真当是什么热闹就一股脑的凑。

    【千里送人头!人家骑马,你靠跑,你追得上吗?】高桓很是无语,在心中埋怨了一下也懒得管了。

    高桓还真是多虑了,高茹这丫头别得不行,就跑得快,别人成为武者都是先打通任督二脉,这丫头倒好,先开了阴阳跷,这也难怪会有如此不着调的性子。

    正所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在乱世,像高桓这样的热情少年还真不多。

    老妪冲着高桓微微一笑,先是夸了高桓心善,后竟然和高桓拉起家常来。一点也没有大军压境的慌乱,老妪活了这么久,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能做到心静如水,也不算稀奇。

    老妪谈到后来,便是说了自家那两个短命儿。

    当地有一个大盗名叫王郢,王郢本事没有,却学起黄巢、王仙芝这两个草头王做起山大王来,动不动就要下山感召士卒。

    她两个苦命的儿子便是被王郢掠上山的,顺手把她数十年的家底也给带上山充公了。从那以后,老妪的日子就没有了盼头,托着年迈的身体,在街边苟活。

    老妪很疼恨黄巢这样的反贼,还告诫高桓一定要回到扬州去,躲避战乱,免得做了孤魂野鬼。

    要体会一个时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看一看寻常百姓家的日子。也只有百姓家,才会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兴衰。

    统治者,无论是在盛世还是在乱世,他们府上都少不了肉羹美酒。

    高桓倒想逃,可惜这个乱世往那里逃?

    他就是北边来的,还是扬州高氏待价而沽的子弟,若是这样回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轰出城来,就是要被划出家谱。

    高桓前世也是这个名字,也是高家人,被划出族谱,可是相当丢人的。高桓还记得,前世爷爷去修族谱时就是修到了扬州。鬼知道他被逐出高家,会不会对后世有影响。

    高桓帮着老妪收拾好摊子之后,便坐在凳子上发呆。

    思绪飞到九霄云外间,只听急促的马蹄声自官道传来。

    高桓望去,正好见着那位少年将领。

    看来少年将领的情报是有些偏差啊!黄巢的先锋估计早已过了三里的距离。

    正当高桓错愕间,高桓再看去,只见丫鬟高茹是坐在白衣少年的马上,依偎着少年将领,从后面紧紧的抱着少年。

    少年将领一身是血,神情紧张,而高茹却在她身后是春心荡漾!脸上没有惊慌也就罢了,竟然还一脸享受。

    高桓看到这一幕脸都红了,真是丢人啊!

    若是可以,高桓一定会和少年将领说,我不认识这个人!

    少年将领见高桓还没有离去,便问道:“你为何还未离去?”

    高桓指了指他背后那个让人丢脸的丫鬟,这根本不用说什么了。还不是为了等这个不要命的丫鬟?

    少年将领却领会错了意思,以为高桓在怪罪他。少年连忙解释道:“我想你是误会了!此女逃错了方向,我这才将其救下!黄巢已被激怒,大兵将至,此处不是谈话的地方,你有马吗?”

    高桓本来就不想说这个茬,高茹什么性子,他不知道?

    高桓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

    少年见高桓没有一点着急,带着些怒气道:“没有马就上马,还不快逃,想死不成?”

    很快就有士卒拉马来,这个少年虽然说话有些凶,但确实一个好心肠。将领能体恤百姓的死活,这本就是难得的品质,更何况还是在这种情况之下。

    正所谓是人敬我一分,我敬人三尺。【既然如此情急,那就看看我能不能化解了!】

    高桓先拱手,后问道:“小生斗胆一问,敢问将军为何如此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