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奔赴省城(第2/3页)暖冬事件



    售票员不合时宜的喊道。

    屋内星星点点的乘客,都离开了,仅剩下手足无措的杨家人……

    “啪啪啪……”

    清脆的扬鞭声传来,夹带着一串铃铛的“哗啦啦”的响声。

    不必说,定是大哥回来了。

    “吁……”

    马车停好,车上一个身影迅速跳下来,杨夏连忙打开门,二嫂秀芝跑了进来。

    杨夏小心翼翼地把门关上……

    “咣……”

    大哥杨春又破门而入,杨夏又一个箭步冲上去,拽住了正在回弹的门把手。

    售票员对他投以一记赞赏的眼神,并欣慰地点点头。

    “车还没到吗?”

    二嫂问道。

    “到了,我们没坐……”

    杨夏答道。

    “咋不坐呢?”

    “……”

    “折子带了吗,给我吧。”

    杨夏说道。

    “嗯,带了。”

    二嫂从口袋里掏出两本暂新的存折,交给杨夏。

    “这两本你都拿着,钱不够的话,定期的钱也能取。”

    杨春看到此处,羞愧的低下了头,他倒未必一毛不拔,关键家里的财政大权,不在他自己手上,都说长兄如父,他是多想为自己兄弟尽一份力啊……

    闲话少叙。

    三点半,通往省城的最后一趟客车,终于到来了。

    今天是冬至,白天最短,三点半时,外面光线便已有些暗淡了。

    杨秋一家三口,还有杨夏,一起上了通往省城的客车。

    杨夏坐在前面,夫妻俩坐在他后面。

    车子启动,摇晃着向省城驶去……

    杨秋望着前面杨夏的背影,心中是说不尽的感激。

    这么多年,自己的二哥,就如同遮风的墙,挡雨的伞般,保护着自己。

    虽然嘴上经常骂自己,偶尔还赏自己两个大耳光,但杨秋怎会不懂,这才是自己血浓于水的亲兄弟啊!

    晚七点,客车到站,几人换乘出租车,不多时便来到了省城中心医院,杨夏抢先跑过去挂了号,挂完号后三人护着孩子,向三楼跑去……

    省城中心医院这一年新成立了新生儿科,主治大夫姓梁,在国内最早成立的,山城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学习归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八郎运气好,这一天正好赶上梁大夫值夜班,她看到孩子脸色蜡黄,心里已经明白了大概,忙拿起一个仪器,在孩子脸上和额头处点了几下。

    “黄疸值太高,初步诊断属于病理性黄疸,给孩子办住院手续去吧,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们可能见不到孩子了。”

    梁大夫面无表情地说道。

    “都怪翠英那杯酒,该死……大夫,为啥不让见啊,孩子还有救吗?”

    晓芳慌了,哭着问道。

    “你们错了,这和什么酒没有关系,先天的,早产儿比较常见。关于不让见的问题,因为新生儿必须在特殊病房内,进行专业治疗,每周我会把孩子抱出来给你们看一次……”

    梁大夫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如果孩子病情好转了的话。”

    一听其实孩子的病,和翠英没有关系,晓芳心中顿时生了感激之情,如果没有翠英那杯酒,便没人能察觉孩子的异常,就一定赶不上最后一趟客车。待发现时,就说不会发生什么了……

    “有生命危险吗……”

    晓芳继续问道。

    “不确定,一会才能知道,你们在附近找个旅店住下,找有座机的,回来把电话号吿诉我,我要随时都能联系得上你们。”

    “孩子吃奶怎么办……”

    “我们有奶粉,不会饿到孩子的。”

    “大概得多少天才能出院……”

    “短则一周,长的话就不一定了。”

    晓芳还要继续问下去,连忙被梁大夫打断了……

    “如果你要让孩子好,请不要耽误时间,把时间留给大夫和孩子,请你信任我们。”

    梁大夫看着眼前哭泣的女人,说道。

    身为人母,她理解每一个母亲的心情,但对孩子来讲,多耽误一分钟,便会多一分危险。

    “一个人填孩子情况表,一个人去交款办住院,一个人去附近定旅店,然后告诉我连系方式,要快。”

    晓芳留下来,哭哭啼啼地填表格,杨夏跑下楼去交费,杨秋出去定旅店。

    医院附近最不缺的就是旅店,他走了几家,最后选了一个15块钱一晚的房间,定了两间。

    他在心里算了个帐,两个房间一宿就是三十,十天就是三百,自己连住店钱都付不起,老让杨夏拿,自己心里多难为情。

    杨秋在纸上记下了前台的电话号码,走出了旅店大门……

    又下雪了,有些突兀,却十分应景。

    多没用啊,活了二十多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