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法严寺(第1/2页)挂冠

    康平26年,七月初五,宜出行、祈福。

    城外太平山上庙宇林立,但凡能想得到的神仙,太平山上都有供奉香火。

    七夕未到,已经有很多人赶往太平山求姻缘。

    齐方与清漪同坐一车,只带了三五个听差使的丫鬟小厮就上路了。

    “他们干嘛去呢?”

    “带着香烛贡品,还能去哪,太平山呗。”

    “齐家少爷还没好呢?前几日不是娶亲冲喜了吗?”

    “谁知道呢,可怜新娘子了。”

    街上有人认出齐府家仆,小声议论着。

    齐方一行人巳初二刻出门,至午正一刻才到法严寺山门下。

    来福上前对寺里的小沙弥笑道:“劳烦小师傅通报一声,请妙空长老说话。”说着将帖子递上。

    小沙弥见来人虽不多,但个个打扮都不俗,连来福这样的差使小厮也周到有礼,当下不敢怠慢,行了一礼,说道:

    “施主稍后。”

    之后便慢跑开去了。

    齐方扶清漪下了车,站定了,只见法严寺香火鼎盛,香客如织。庄重的殿宇显示着佛家的宽卑,空气中弥漫着香烛的味道,和尚们唱经的声音不时飘进耳朵。

    与山外的炎热天气不同,法严寺高居太平山,树木成荫,清凉舒适,确是难得的消暑胜地。

    清漪笑道:“这地方大概神仙也住得了。”

    齐方正要说话,只听见身后有声音喊他:

    “明赫!”

    齐方转身看去,是一位青衣公子。

    身形健挺,面目清朗,手持折扇,颇有古风。

    在齐方的想象中,翩翩公子大概就是他这个样子。

    在脑子里搜索了这人的印象,来人姓唐名书字留墨,是京兆尹唐青竹的公子。

    齐宣和唐青竹是同乡,又系同科,所以两家关系莫逆,齐方和唐书自然亲如兄弟。

    “留墨,你怎么在这儿?”齐方问道。

    “天气太热,我来山上住几天。”唐书解释道,但他一激灵,反应过来,大喊道,“你的病好了?”

    齐方点点头。

    唐书又看向一旁的清漪,唐书以前经常来往齐府,与清漪也很熟悉,笑道:“恭喜恭喜,有情人修成正果。”

    三人正说着,只见法严寺住持妙空长老带着两个小沙弥迎了出来,长老双掌合十,行了一礼,笑道:“听齐大人说公子的病大好了,贫僧猜这几日公子定要来的。这位是少夫人吧?”

    清漪福了一身:“长老好。”

    妙空接着说道:“贫僧早已备好厢房,各位请。”

    唐书在一旁笑道:“你这和尚,大中午的,也不知准备一桌上好的斋菜,我可是早就饿了。”

    妙空长老笑说道:“斋饭也早已备好了。”

    清漪在一旁说道:“素闻法严寺的斋饭极好,今日叨扰长老了。”

    ……

    丫鬟小厮们安排住处,齐方、清漪和唐书三人由妙空长老领了在内室坐了。

    不一会儿,一桌素斋上齐了,众人动筷,不在话下。饭后,众人歇了中觉,齐方和清漪在菩萨面前还了愿。

    走出大殿,众人与妙空长老比肩而行,由他带着参观寺庙,一路边走边说话。

    “法严寺千年古刹,虽来过数次,但每次竟都能有不同体会。不愧是神仙境界。”走在古刹的林荫中,齐方赞道。

    一旁的妙空主持笑道:“公子乃是有佛缘的人,独具慧眼,自然看得明白。”

    唐书不乐意了,叫道:“你这和尚拐着弯的骂我没佛缘没慧眼是不是?我们家一年捐多少香油钱给你。”

    一番话惹得齐方和妙空和尚哈哈大笑,连清漪也被逗得用帕子捂着嘴笑。

    笑完后,和尚正色道:“一切众生都具如来真义。唐公子自然也是有佛缘,有慧眼的。佛曰: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

    齐方也跟着念道:“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

    齐方跟和尚默契地相视,齐念道:“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和尚止住了,但是齐方还接着诵道:“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便能含受十方国土。”

    念到这儿齐方才停下来。妙空和尚吃惊地看着他,颤抖着声音道:“公子如何知道这《楞严经》后面的内容?”

    啊?

    齐方纳闷了,只是因为国家图书馆正好有《楞严经》,他也就跟着念起来。

    “后面的难道不是这几句吗?”齐方纳罕道。

    “《楞严经》散佚已逾百年,现在仅存的残卷,只到‘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为止,后面的就没人知道了。公子你……”妙空和尚激动地看着齐方。

    齐方脑子飞速的转动起来,要怎么解释呢?

    人家失传百年的经典你会背,怎么解释出处呢?

    齐方想了半天,索性扯谎道:“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