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沧浪诗会(第1/2页)挂冠

    等清漪再站到齐方面前,她已经换了一身男装。

    撇开自己娘子的身份不谈,说实话,清漪这身打扮端的上是英姿飒爽,公子模范。

    不过熟悉的人还是能一眼看出清漪是女儿身。

    清漪像模像样地摇着纸扇。

    “齐兄,请吧。”

    清漪说笑着朝齐方比了个请的手势。

    齐方回过神来,拱拱手笑道:“顾兄请。”

    齐方当然不能带清漪往花船上走,随便挑了艘写有“沧浪诗会”的文人楼船就上去了。

    看守的下人见齐、顾二人文人装扮又兼气质非凡,也没阻拦,不过来福却被挡在了外面。

    齐方也不需要来福跟着了,说道:“你先回去吧,晚点我们自己回来。”

    二人一上船,就看见船上各处都有读书的学子,他们个个都是长袍束冠,有的独自站在船头欣赏夜色,有的三两成群席地而坐,有的聚在一起饮酒,有的摇头晃脑嘴里不知道在念叨什么。

    乍一看,沧浪诗会确乎是个读书人友好聚会,气氛恬淡素雅。

    齐方和清漪作为生面孔上船,船上的读书人见面或向他们点头致意,或与他们说一两句闲话,待人也十分友好。

    二人看了频频点头,尤其是齐方,在他的记忆里,之前的齐方,从来不参加这种聚会,只跟有限的几个朋友玩。

    看来人还是要多出去走动走动才好。

    这时,从船舱里传来一阵清脆的钟声,众文人听了后都往舱内走去。

    齐方和清漪两人也赶紧跟上。

    等众人都到齐了,一位中年文士站出来,对着众人朗声道:

    “感谢各位光临沧浪诗会,奉我家公子的话,到场的每位相公,公子都赠予十两银子的润笔费,期待大家的大作。”

    中年文士说完就下去了。他的话引得众人惊呼,都赞这位未露面的发起人大方。

    齐方向旁边听了一耳朵,只听见一个学子道:

    “这石公子真是大方,每人给十两,今天来的恐怕有三四十号人,这就四百两了。再加上今晚船上的花销用度,啧啧啧。”

    石公子的大方令人咋舌。

    与他同来的一个学生悄声道:“你第一年来还不知道,石公子是当今礼部侍郎石大人的侄儿,石大人无子,把他当亲儿子养,三四百两银子在人家眼里根本不叫钱。”

    这人说完往四周看了一眼,又低头悄声跟同伴笑道:“去年我也得了十两,一家老小一年的用度都从这上面来,还剩不少呢。”

    齐方大概明白这石公子的用意了,用钱买名声呗。

    说出去自己是京城诗会的东道,几十个读书人以自己为首,体面!

    而每年只花不起眼的三四百两银子,值!

    有石家的下人给在场每个人都发了纸笔,齐方和清漪没急着动笔,而是四处走走,看别人怎么写,写什么。

    齐方跟身旁一位学子套近乎,笑道:“这位兄台,小弟第一年参加石公子的诗会,不知道要写什么,望兄台提携提携。”

    那学子提着笔说道:“七夕诗会,无非写些风花雪月之事,写夫妻,写美人,不拘什么,只要应七夕的景就行。”

    齐方看了一圈,很多人已经开始动笔了。与清漪会合,齐方问道:“想好写什么了吗?”

    清漪摇摇头。两人又看了一会儿,已经有人写好了在互相传阅品读。

    “赵兄这一句‘天上两相聚,人间各分离’文虽浅白,意却很通,写尽人间离情。”

    ……

    “刘兄的‘清光照楼台,皎皎似琉璃’也不遑多让,月之光华被刘兄这样写来,确实不曾见过。皎皎似琉璃,愈品愈妙,吾不如兄。”

    ……

    “陈兄这首词当为今晚魁首,特别是末尾一句‘不忍看帘外月色,映妆台’,把个离别女儿的情态写的栩栩如生,天上月虽一半,但再过几日便可团圆,况七夕又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期,可怜夫婿离家不归,只留孤独女儿对镜梳妆,连窗外的月亮都不忍瞧看了。陈兄好风采啊。”

    ……

    越来越多人写完,也越来越多人相互吹捧。

    后无来者、绝世佳作、青史留名等词不绝于耳。

    有人见齐方和清漪二人未动笔,好奇问:“两位兄台怎么还未动笔?”

    齐方苦笑道:“文思欠佳,不知如何下笔。”

    那人不屑道:“要什么文思,只管写来。不写可是拿不到那十两银子。”

    齐方好奇问道:“不是到场就有钱拿吗?”

    那人鄙夷地看了齐方一眼:“哪有这等好的事落你头上,石公子出钱算是买咱们的诗,这三四十号人写的诗到时候结册刊印,都是以石公子的名。”

    那人看了齐方和清漪一眼,又接着说道:“看你俩穿着不凡,怎也会上沧浪诗会的船图这十两银子?”

    齐方演技爆发,苦笑道:“不瞒兄台,这身衣裳是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