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夜访陆永年(第2/2页)明末吾为王

痕迹,看来陆永年在家的时候没少翻阅这本书。

    接着第二本便是《道德经》,翻看一看,上面的注释,其中夹杂着陆永年颇多治国理念和政治主张。不过看到这些,齐杉认为,即便以后世的眼光看去,也是有颇多有可取之处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注释并非满是仁义道德,而是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切实可行的,是真正的谋国之策。

    说找一个萧何,想不到还真被自己给撞到了。

    将《道德经》放回书架上,齐杉又拿起了下一本,一连看下去几本,每本上面都有着陆永年独特的见解。

    当齐杉再度拿出一本,看到上面两个字,不由地愣住了。

    《墨经》。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先秦时代的墨家,是齐杉最为崇敬的学派之一。去了解先秦时代,就绕不开墨家这样一个学派。

    儒墨并为显学,而在实际过程中,墨家的强悍战斗力,则令人叹为观止。其崇高的人格,更是令人升起一股崇敬的情绪。

    墨家格言: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墨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践行的。

    而在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墨家涉及的范围也颇为广泛。力学、光学、几何学、现代物理学和数学的基本要素,《墨经》中都有记载。

    只是,后来儒家独大,墨家一度绝迹,而《墨经》这样的优秀著作居然只能借助神神道道的道教才能流传下来。

    想起这些,齐杉心情澎湃。如今,这本《墨经》的出现,是又一大助力。其内记载的种种,放到后世或许过时了,但现在,在这个知识并不能广泛流传的现在,却依然有着借鉴价值。

    将墨经放回书架上,齐杉在书架前转了转,看到角落上落了灰尘的四书五经,齐杉不禁的笑了起来。

    满屋的书籍,落在齐杉眼中,这已经不是一本本书,而是一座座巨大的财富。关键是这些财富如何挖掘?

    想到这里,齐杉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计划。

    也许这个计划可以破除支持自己读书人不多的窘境。

    自打齐杉决定要对士绅下手之后,齐杉就可以预料到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其结果必然是为自己出谋划策,稳定后方,安定民心的文人少之又少。

    而放过那些士绅,齐杉想到那些被欺压的流离失所、艰难生存的百姓,齐杉念头就不通达。

    如今,不过是吴县区区一县,齐杉就已经感受到这样的阻力,官员在陆永年的安排下,才勉强足够。日后要扩大地盘,齐杉就会后继无力,即便打下那些地盘,也守不住,无人治理这才是最大的症结。

    而选择先和这些士绅合作,在局势稳定之后,秋后算账。这招是伟人和明太祖用的。不过,齐杉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样一个念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纵然能打压一时,日后也必为之所害,大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上位,你对这些也感兴趣?”陆永年出现在齐杉背后,刚才看见齐杉看的津津有味,就没有出言打扰。

    “这些都是施政一方的宝贝啊!”

    “先生,看你对这些书籍的研究,怎么看也不是一个熟读圣贤书的儒家弟子呀!”齐杉打趣道。

    陆永年却是哈哈一笑,道:“吾辈大丈夫,岂愿和那些酸腐儒生相提并论?”

    “不瞒上位,我做这吴县主簿之前,本也算得上熟读四书五经,可在任上,这《九章算术》倒是比那些四书五经有用的多。”陆永年将那本《九章算术》抽了出来。

    齐杉目光灼灼的盯着陆永年,正声道:“先生,我有一事还请先生相助。”

    “上位,但说无妨。”

    齐杉道:“先生,我要你这满屋的书籍,先生可愿相借?”

    “上位,这满屋的书籍,在我这屋中也不过是睡大觉,上位若是有用,拿去便是。”陆永年尽管不舍,但他相信齐杉的为人。

    “好,多谢先生。”

    “黄武,明日派人来将这些书籍搬到县衙,损毁丝毫,我拿你试问。”

    “是,上位。”

    齐杉的这句吩咐,让陆永年先前那一丝不舍,也彻底的抛开了。这书籍在齐杉那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