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节 铸炮(一)(第2/2页)临高启明

非常接近。身管的铸造加工工艺也类似。

    Artrng的缺是采用早期型的闭锁设计,结构非常复杂,稳定性低,故障率高。穿者自然不会一味的模仿,可以采取螺纹炮栓,技术水准也没有太高要求,基上做的出螺丝就应该做的出来。

    “得简单,”萧白朗泼了一盆冷水下来,“谁知道怎么造炮的?我看大家也就看过几书吧?9步兵炮就不用了,都是现成的无缝管做得,现在上哪去找这么粗的无缝管?”

    “自然以铸炮为主了。毕竟没有大型锻机,如果要采用深钻法的话还要制造专用的设备。”林深河,“我倒是在美国铸过炮,不过都是滑膛炮。”

    白羽:“其实我担心的不是大炮能不能造出了,而是弹药问题。前面的后膛炮好处的种种明,这些我都同意。但是有一似乎没清楚――后膛炮的炮弹,这个比后膛炮身要难造多了。只是实心穿甲弹还好,如果是榴弹、榴霰弹该怎么造?尖型炮弹弹体制造要用到金属延伸工艺怎么解决?还有炮弹的引信,都是问题。”

    姜野:“炮弹弹体制造没什么问题,我们的设备是造得出来的。”

    “那只是造得出来,不等于能够批量制造。一条子弹的生产线都有多台专用设备,炮弹需要得更多,工业能力显然还上不了这样的生产线。”

    “没错,”展无涯承认,“而且材料也不见得能过关。”弹体不管是采用冷拔还是热拔,都得有专门的圆棒料,还需要制造专用设备。倒不是工业部门做不到,而是这需要一整套工业体系才能支持,否则成高得难以想象。

    “不,老式的尖形弹没这么复杂的,”林深河,“早期后膛炮弹弹体是铸铁的,外面包铅,用简易式碰炸引信,弹内装黑炸药,用黑火药包作发射药,不带药筒,也没有底火,发射的时候也是用火具火。189年前生产的炮弹大多属于这一类。这种炮弹用在9步兵炮是不行的,用在Artrng炮上绝无问题。”

    线膛炮炮弹之所以要包铅,是为了将炮弹弹体嵌入膛线内,铸铁或者钢太硬,会严重磨损膛线。所以即使现代的炮弹也是钢制弹体(直径于膛线内径)和铜制弹带(直径略大,可以嵌入膛线)。

    王洛宾:“但是包铅是有些问题的,我记得当年Artrng炮在短暂装备以后被除役,大英帝国走回前装线膛炮路线的原因之一就是Artrng炮开火时,由于热镀铅与铁之间附着力不好,撕脱的铅碎片会散布在炮口前短距离上对己方士兵造成伤害。”

    “这个我觉得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林深河,“我想机械部门的人是能够想出办法来解决的。”

    “另外,我个人觉得,滑膛炮也可以造。”林深河。

    滑膛炮工艺简单,对材料也无太大要求,如果钢材不够用,可以直接使用铸铁。Artrng炮这类的早期后装线膛炮和滑膛炮在铸造工艺上相差无几。除了林深河之外谁都没有铸炮的经验,用比较简单的滑膛炮来练手,熟悉铸炮工艺是个好的选择。

    “我建议商业部门把滑膛炮列入外销商品目录。葡萄牙人现在已经成了大明的军火商,这个银子不能让他们赚去了!”

    注:章内关于在17世纪铸造线膛炮的评论情节,部来自SB论坛的SANJYSAN,关于Artrng炮的明由王洛宾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