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节 传教问题(第2/3页)临高启明

有兴趣,特别是他们提到的澳洲。这是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风气所向,欧洲人对此类消息都极有兴趣,每一个地理发现,都意味着获得财富、土地和权位的新机会。文德嗣当然不肯吐露这所谓的澳洲到底在哪里:以欧洲人贪婪的性,要知道了世界上有这么个好地方,还不立马蜂拥而。实际上澳大利亚此时已经被发现,16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的船只就驶过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间的海峡;同年,荷兰人威廉姆士的杜伊夫根号涉足过澳大利亚,此后就得了个名字叫“新荷兰”。不过这些发现并未产生任何重。发现者们认为新荷兰荒凉贫瘠没有价值。直到177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丰饶的东海岸。澳洲殖民才算揭开了序幕。自然,在这时空里,穿众是把澳洲划入未来他们直属的领地中去的。

    文德嗣不但含糊其辞至把具体方位也来了个乾坤大挪移,把澳大利亚给搬家到广袤的太平洋中心去了有兴趣就上那好好的兜圈子找去吧。

    至于国的历史,自然就是被俘手册上那套东西了。

    没想到这番瞎掰居然引起了会长的极大兴趣。他不断的追问着,闹得把迪亚娜多萨不得不经常停下来想一想再用英文翻译出来文德嗣英文还是听得明白的。原来这家伙把澳洲当成了失落的亚特兰帝斯大陆了。

    接着他又提出了问题:澳洲的教会是从何处来得?教会的领导人是谁?典籍又是从哪里来的?澳洲教会是否知道教廷的存在?澳洲教会的圣经既然是翻译成汉语的,又是何人所翻?这一系列的问题差让文德嗣翻了白眼这会长的求知欲还真是旺盛。

    幸好白多碌这还没丧失立场的乱,文德嗣心想,要不他乱一气了之后我就没法扯淡了。他还算知道轻重:在和司铎谈话的时候推自己地位卑微,对国中事情所知甚少,干脆来个一问三不知。

    文德嗣对身编造穿的宗教体系没多少准备,不过他并不希望给耶稣会留下一个他们热衷天主教会的印象虽然包括他自己在内有很多人期望利用天主教来发展出一种新的宗教体系替代未来统治区的宗教信仰。既然要合作,就得把价码开得高一些想传教?可以,拿出足够的代价来。

    想好了基,文德嗣就教会是澳洲历来就有的,至于是什么时候来得,典籍之类,连地教会自己不清至于更多的教会细节,他人也不是很明白,因为他不是信众。

    他轻描淡写的一番描述,显然让会大人很失望。杰兰扎尼原以为这个凭空冒出来的国家有可能是约翰长老国之类的失落的基督教国家,没想到当权的并非基督教徒。看来访的七八个人的模样,除了一个白多碌和眼前这个拉丁裔女人,大概也没什么信众在内。

    :后的交谈主要涉及到了穿者在海南的存在问题上,文德嗣在这个方面并不隐晦穿众的企图,只不过把战略目标缩得一些占领临高的目的是利用该地的地理环境与明朝进行贸易还特意指出穿集团有深受明人喜欢的商品,足以换回大量的白银和其他货物。有些商品也许东南亚和欧洲人也会喜欢,但是他们缺少足够的船只和水手,所以期望在澳门找到可以代理的外商。

    文德嗣非常心的掩_了穿者染指外贸航线的企图,他知道这对葡萄牙人这种中间商是极其敏感的,但是提供有利可图的货物是葡萄牙人所乐意的,正如中国商人向他们提供在日和马尼拉都能销出高价的生丝、丝绸和瓷器他不清楚耶稣会在多大程度上和葡萄牙的商业利益有关。但是无疑两者之间是存在共同的利益勾结的。

    杰兰扎尼想到澳洲人的出:给了他的传教事业一个新的机会。虽然澳洲并不是他想象中的基督教国家是从这些人的态度来看,对教会不但有相当的了解,而且是容忍和赞许的。如果这些澳洲人能够掌握海南岛的权力,天主在这个东方大岛上的羊群就会大大的增加了;再如果耶会能服他们的领导人受洗,不定这里会有人成为海南岛的圣斯蒂芬(注:匈牙利国王洗后匈牙利成为基督教国家)。

    海南岛对身处澳门的杰兰扎尼来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早在156年,Gg~神父就冒险进入了海南岛。156年名耶稣会的会士不但进入了海南岛,甚至深入到了官府的禁地黎区。1584年班牙菲律宾的芳济各会的在前往南的传教地时曾经在海南岛触礁登陆,在那里被当地官府逮捕过。后来被释放回到了马尼拉。

    海南传教的最大优势是王弘诲。正是时任南京礼部尚书的琼州定安人王弘诲的策划和引导马窦才得以于1598年进入北京。虽然从表面看,王弘诲将传教士引入北京是为了修订历法,但是其深层的原因是这位准天主教徒期望通过这一机遇帮助利马窦开展传教活动。随后不久,其子信奉了天主教,教名保罗。这使得教会第一次有可能在海南当地获得了有力人士的传教支持。他知道保罗最近几次来澳门,提出希望派遣神父到定安县去传教。如果能在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县也获得这样强有力的传教支持,这不啻于东方传教活动的一次巨大突破。

    杰兰扎尼对这个前景欢欣鼓舞。

    他的想法完为文德嗣所预料:杰兰扎尼果然提出了传教的期望。文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